寒菊 / 画菊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 .《宋诗精华》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 2、 蓝光中 .《历代诗歌选读 下》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176 . 3、 张建华 .《谦诗三百首》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164 . 4、 孙红松 .《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52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shū)篱(lí)趣未穷。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

并,一起。

疏篱:稀疏的篱笆。

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 .《宋诗精华》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 2、 蓝光中 .《历代诗歌选读 下》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176 . 3、 张建华 .《谦诗三百首》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164 . 4、 孙红松 .《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52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shū)篱(lí)趣未穷。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

并,一起。

疏篱:稀疏的篱笆。

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 .《宋诗精华》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 2、 蓝光中 .《历代诗歌选读 下》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176 . 3、 张建华 .《谦诗三百首》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164 . 4、 孙红松 .《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52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

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

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

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

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德佑二年岁旦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二砺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题画菊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哀刘将军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万重围裹力脱氛,匹马勤王志不分。

既抱忠贞仇敌国,莫於成改议将军。

身前名照江南月,地下心衔塞北云。

为痛英雄并消没,托诗为史笔传闻。

伯牙绝弦图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

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

咏制置李公芾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

听得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

八砺三首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

泪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

慷慨歌声闻屋外,婆娑剑影落灯前,篇篇字字皆盟誓,莫作空言只浪传。

北望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紫塞风高直北秋,黄河水自向东流声。

穆王御马还宫日,沲经内封疆只属周。

爱竹歌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

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

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

123 共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