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佑二年岁旦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八砺三首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愤气填膺奈若何,千生万死不消磨。

夷齐道丧纲常坏,汤武兵兴叛逆多。

天外游心穷碧落,风前注目寄苍波。

此时此意那容说,环顾斜阳一浩歌。

巴山橘中图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剖破浑沦一壳宽,二仙飞去已云端。

须知橘裹封疆别,莫作凡间胜负看。

北望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紫塞风高直北秋,黄河水自向东流声。

穆王御马还宫日,沲经内封疆只属周。

爱竹歌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

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

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

补梦中所作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鸿雁流离梦亦惊,满怀凄怨足秋声。

此身不死胡儿手,留与君王取太平。

巢父洗耳图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万事喧杂帝响中,细参巢父意无穷。

须还半掬溪边水,方始教君耳不聋。

餐菊花歌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道人四时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

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歌笑频颠狂。

忆昔我为混沌王,洞见末劫寿不长。

尽召群仙列殿下,敕宣餐菊长生方。

我今化身游下土,一嚼清凉彻肺腑。

顿令心地豁然开,迸出明珠耀今古。

普入变化妙如意,能为一切主中主。

尘尘刹刹黄金身,永救娑婆众生苦。

察使姜公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杀气盘空白书阴,始终不变似精金。

直疑碧落三更月,来作将军一片心。

寒菊 / 画菊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 .《宋诗精华》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 2、 蓝光中 .《历代诗歌选读 下》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176 . 3、 张建华 .《谦诗三百首》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164 . 4、 孙红松 .《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52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shū)篱(lí)趣未穷。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

并,一起。

疏篱:稀疏的篱笆。

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 .《宋诗精华》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 2、 蓝光中 .《历代诗歌选读 下》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176 . 3、 张建华 .《谦诗三百首》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164 . 4、 孙红松 .《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52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shū)篱(lí)趣未穷。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

并,一起。

疏篱:稀疏的篱笆。

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 .《宋诗精华》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 2、 蓝光中 .《历代诗歌选读 下》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176 . 3、 张建华 .《谦诗三百首》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164 . 4、 孙红松 .《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52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

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

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

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

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 共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