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居杂兴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闲写新诗十数篇,晓来铺向竹窗前。

无端燕子欺人睡,故落春泥污彩笺。

官舍竹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那是谁种下了萧萧修篁一片?

陪伴我清闲地读书吟诗作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春天里你不随百花争芳斗艳,孤独地守贞操迎接腊尾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声悠悠平添我琴弦上的雅韵,影森森铺出我棋局中的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到明年即使被贬到更远地方,我还能在今冬看你雪中傲寒。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1720 2、 刘德奉选注.《历代松竹梅诗选注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93 3、 吕晴飞、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838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

  第一、二两句是对竹子的描写。

写官舍北窗边数百竿辣立的竹子不知是谁种下的,但如今伴诗人苦吟非常相称。

点出“官舍竹”,即为“闲官”。

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

他忽推北窗,一阵可餐的翠色迎面扑来。

  第三、四两句是诗人对竹子所展开的联想。

春日,桃李东园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

诗人仿佛不期遇见了可以倾心交谈的知己,全身沉浸在一片碧绿透明的溪流里,这里诗人有形象上的暗示与精神上的契合,是以竹自况,暗寓了自己不愿随势就俗的清高品格。

  第五、六两句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

“拂”和“侵”两个传神动词,让竹叶萧萧的声音和青青的姿影介入诗人的生活。

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

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

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第七、八两句是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

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

既具骚人风致,同时照应颔联中“独守孤贞待岁寒。

”第二年四月,诗人果真“量移”至解州(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

  此诗以竹自喻,人物融合,自然贴切;

语浅意深,情味隽永。

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

参考资料: 1、 李世琦评注.《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述志卷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152

日长简仲咸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首联写诗人黄昏寂寞无所消遣。

“日长”二字点题,笼罩全篇,说明写信原因,意在微露全诗之旨。

此句也是情语,刻画了诗人“寂寞恨更长”的苦闷之情。

“闲”字,聚全诗精神,为一篇眼目。

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

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诗人在淳化二年(991年),因徐铉诬陷,而贬商州。

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的不满和惆怅、苦闷和孤独,这就像“一字妥贴,全篇生色”。

“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

以下三联均承此而来。

  颔联是写读书销愁。

王禹偁的诗借鉴杜甫、白居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他用“开诗世界”来盛赞杜甫,独具慧眼。

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诗人意在杜甫诗中寻觅知音,有所寄托,借杜诗之酒杯浇自已之块垒,抒发其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他又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求精神归宿。

但他始终没有避世隐退,而是想积极入仕。

这种矛盾,诗人了然于心,他用杜甫和老子的作品合联,正暗示出这种复杂心理。

  颈联写风抚落花,借酒消愁。

诗人从书中没有找到寄托。

想从自然界中寻求安慰。

他趁黄昏月出之际,独自登楼以遣心中幽怨,但映入眼帘的是万花飘零的萧瑟景象,其意在排遣,却又添了伤春之情。

当此际,孑然一人,抑郁不平之情能与谁诉,诗人感到气咽语塞。

此二句未著一情语,而孤独寂寞之情毕现,寓情于景,堪称佳妙。

“月上”一词虽冗余,但不能剔除。

它交代了流动的时间,又将诗人感情转进一层,白天难熬盼黄昏,到了黄昏又如何,只有一樽在手了。

  尾联骤然一转,豁然洞开,抒发了自己同仲咸亲密无间的感情。

当时,他常以诗赠仲咸,离商州之日即赋诗别:“二年商岭赖知音,惜别难藏泪满襟”(《留别仲咸》),可见两人友谊之深厚。

但若出以肯定之句,便索然寡味,这里妙用反问句法,暗将仲咸与世俗对比,愈见仲咸的高义,世俗的薄情。

这样造句,含蓄蕴藉,内涵丰富。

  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饶有风韵,与白居易相近。

章法井然,一气流转,“共谁论”、“酒一樽”、“昼掩门”等前呼后应,始终紧扣一“闲”字。

二、三联对仗也颇为工稳。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6

寒食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对雪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

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更多

八绝诗庶子泉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物形固天造,物景不自胜。

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

宫相政多暇,行乐蹑岩磴。

发蒙涨为溪,幽致兹焉盛。

唐贤大历後,峭壁刻名姓。

我来一何暮,今秋始乘兴。

山势环有缺,山门壶引柄。

户挹清泚姿,颇惬幽闲性。

味将春茗宜,光与晓岚暝。

架竹落僧厨,远声入清磬。

何当宿禅室,欹枕终夜听。

饮多病骨换,照久尘襟逈。

销尽谪居愁,无心治归艇。

八绝诗望日台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荒台隐层碧,云磴踰百尺。

攀萝试一上,依然有遗迹。

掌舒旧砌平,屏卓诸峰直。

凭高聊写望,孤怀念乡国。

长安不可见,但对金乌赤。

倾尽葵藿心,庶免浮云隔。

八绝诗清风亭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兹亭废已久,厥趾犹在哉。

清风为我起,疑有精灵来。

神交念宫相,临砌倾一杯。

回头问黄菊,寂寞与谁开。

别北窗竹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满窗疏韵伴吟声,别夜犹怜枕簟清。

见说解梁难种植,此君相别若为情。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是因为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籍返回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钻研古书。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基础。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文书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

孙何以前精神不够丰足,而今一旦如穷人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学问富赡也还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4-15 2、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7-18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

暴富:指孙何由地方官召入史馆,从此可饱览国家藏书,大开眼界,骤增知识,如穷儿忽然发财。

孙何(961—1004年),字汉公,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少时以诗文知名,受王禹偁推重。

历官至知制诰。

孟郊:中唐诗人,终生困顿,诗多穷苦之辞。

尝贫苦:一作“常贫苦”。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pǔ)。

是因为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籍返回洛浦。

玉川子:中唐诗人卢仝号。

洛浦:洛水之滨,指洛阳。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jī)古。

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钻研古书。

稽古:研习古事。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基础。

高科:科第高名。

坟素:古籍的素养。

坟,坟典,三坟五典,后转为古书的通称。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文书簿。

佐棠阴:指孙何佐理地方政治。

棠阴,传说周召公奭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后人思之,不忍伐其树。

后因以“棠阴”喻惠政。

文簿:公文、簿书。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

三馆:宋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

此偏指史馆。

烂目:睁亮眼睛。

烂,光明。

四库:本指宫廷收藏图书的地方,此处指史馆藏书。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

孙何以前精神不够丰足,而今一旦如穷人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dù)。

学问富赡也还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妬:同“妒”,嫉妒。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4-15 2、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7-18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这首诗的诗题很具吸引力——“暴富”。

要理解“暴富”二字和这首诗,就必须从另一首诗说起,这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正如孟郊《秋夕贫居述怀》里“卧冷无远梦,听秋酸别情。

高枝低枝风,千叶万叶声”描绘的那样,孟郊是中唐时期一位有名的“苦吟”诗人,并且与中唐的另一位诗人卢仝过从甚密。

他在其《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里写到:“贫孟忽不贫,请问孟何如。

卢仝归洛船,崔嵬但载书。

······书船平安归,喜报乡里阊。

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

”将人生的贫富脱离简单的物质标准,而以拥有万卷诗书作为无限的精神财富,所谓“贫孟忽不贫”指的正是这样一种境界。

而王禹傅的《暴富送孙何入史馆》的写作灵感正是直接取材于该诗,正是按照这种以书籍所代表的精神财富为衡量标准,王禹傅将即将进入史馆供职的孙何戏称为“暴富”一族。

  开首的“孟郊尝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正是直接点明了“暴富”所化用的孟郊《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一诗,玉川子即卢仝。

孙何也是个爱书之人,进入史馆供职,虽然只是个闲职,并没有多大的权力,但对于他来说,史馆的职位就意味着可以阅览到皇家珍藏的各类书籍,可以见到许多难得一见的珍本,对于“所乐在稽古”的孙何而言,这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因而称之为“暴富”,除了朋友之间开玩笑之外,也真切地道出了读书人对于精神财富的渴望与珍视。

  孙何“淳化三年举进士,开封府、礼部俱首荐,及第,又得甲科。

”(见《宋史》)宋代进士及第之后便授予官职,因而他很快便被召入直史馆,并且赐绯衣以示恩宠。

但是对于“嗜古”的读书人来说,而进入史馆之后,便能够在皇家图书馆中一睹这些上古典籍的真颜,这才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能够一夜之间‘饫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这才是“暴富”之人的享受。

  孙何自幼读书勤勉,天资聪颖,王禹傅和孙何关系甚好,因而彼此之间可以用这种玩笑彼此戏谑,但作为身经官场的前辈,对于刚刚步人仕途的晚辈仍然不忘告诫他“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妒”,也在玩笑之余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王禹傅的一片爱才之心。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4-15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7-18

12345 共54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