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送凉州刺史 文
宠饯西门外,双旌出汉陵。
未辞金殿日,已梦雪山灯。
地远终峰尽,天寒朔气凝。
新年行已到,旧典听难胜。
吏扫盘雕影,人遮散马乘。
移军驼驮角,下塞掾河冰。
猎近昆仑兽,吟招碛石僧。
重输右藏实,方见左车能。
兵聚边风急,城宽夜月澄。
连营烟火岭,望诏几回登。
句 文
古柏 文
华山 文
雪 文
迢迢来极塞,连阙谓风吹。
禅客呵金锡,征人擘冻旗。
细填虫穴满,重压鹤巢欹。
有影晴飘野,无声夜落池。
正繁秦甸暖,渐厚楚宫饥。
冻挹分泉涩,光凝二阁痴。
踏遗兰署迹,听起石门思。
用表丰年瑞,无令扫玉墀。
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文
赠僧 文
绣岭宫词 文赏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更甚于玄宗;
这首诗表面是写唐玄宗的荒政误国,实是针对时政而发的。
《唐才子传》说李洞写诗“逼真于岛(贾岛),新奇或过之”。
此诗的新颖在于:诗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出之。
骊山是长安著名风景区,山上有华清宫,山脚有华清池。
骊山两侧,为东西绣岭,广栽林木花卉,并置高台飞阁,是专供唐明皇及其后妃游幸玩乐之所。
“春日迟迟春草绿”,迟迟,描写阳春的舒缓,可推测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这句写游绣岭宫的季节、天气以及满眼新绿的景色。
在一般情况下,“春草绿”应是一种宜人之色,但用于此刻的登绣岭宫,便给人以“草遮回磴绝鸣鸾”之感,写的却是荒草萋萋的荒凉之境。
如果说这句还只是通过对背景的联想才透出了“春草绿”的时代气息,那么,这“野棠开尽飘香玉”的时代气息就更其明显了。
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遂成开元盛世,后期迷于声色狗马,讨厌政事,酿成安史之乱。
但这些具体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是无法写到一首小诗中去的,诗人便抓住了绣岭野棠来叙述,使读者思而得之,手法新奇。
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园”培训乐队(“梨园”因广栽梨树而得名)。
玄宗临幸华清宫,乐队居绣岭,也曾想于此广栽梨树,但梨树必须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
棠梨栽后,未及嫁接,安史之乱起;
这些准备嫁接的母本,此后便到处漫生。
“野棠”的“野”字,包含了诗人的无限感叹。
“开尽”的“尽”字,道出了无限“芳树无人花自落”之慨。
“飘香玉”的“飘”字,蕴藏着诗人无限惋惜之情。
原为御地之树,变为无主之林;
原为笙管之地,变为无人之境;
弟子散尽,香玉(棠梨花瓣)惊风;
野、尽、飘三字,写出了无限令人感慨的意境。
只迷声色,不理国政,梨未成,梦已绝,君主的荒淫享乐带来了无比深重的国灾民难。
尾联写出一位白发老人的举动:“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自玄宗的开元盛日,至僖宗的衰朽之朝,时历一个半世纪有余,活动在开元时代的人,自然一个也没有了。
“犹唱”二字,表面似讥老人爱翻陈年老历,唱得不合时宜,实则感慨深远。
通过鹤发老人对太平盛世的缅怀,诗人寄寓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
诗四句全是写景,但字字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命运无限关心的真挚感情。
这种寄真情于字背,寓深义于眼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颇得游刃骚雅之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