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邻船吹笛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江空月寒江露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壬子清明看花有感(有序)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吉祥寺里千堆锦,绿发仙人对花饮。

腰鼓金盘五色蓝,醉归犹带花枝寝。

东风壬子几清明,三百年来寺已倾。

沙河塘上痴儿女,犹诵钱塘太守名。

看花我亦逢壬子,况是清明非偶耳。

莫论南浦与西湖,楚水吴山正相似。

青莲居士识前因,金粟如来见后身。

总不能知尘外劫,也须曾是会中人。

湘阴庙梨花(有序)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平生厌看桃与李,惟有梨花心独喜。

海雪楼前雪一株,岁岁清明醉花底。

北山冈下花最盛,千树玲珑围绿水。

前年骑马赏花处,我与河东两人耳。

青苔满地芳草合,只有黄鹂映花蕊。

当时美人三阁上,宝髻慵梳初睡起。

镜里争先试一枝,真态欲将春色比。

楼空燕去花自落,细雨黄昏泪如洗。

疏篱萧萧茅屋破,况复临春开结绮。

我时赏花仍吊古,花亦灿然为露齿。

归来婆娑簪满帽,十日罗衣香不止。

去年相忆豫章城,咫尺春江如万里。

今年邂逅洞庭曲,......更多

湘中四咏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暖风晴日融春昼,闲看花阴鸡吐绶。

绮縠都将彩羽妆,红丝不待金针绣。

叠叠胭脂缕缕金,龙纹盘错凤纹深。

凭谁剪作鸳鸯带,雅称佳人翡翠衿。

祁阳行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黄鹤楼前汉阳雪,岳阳楼前洞庭月。

自谓人间无此清,到处相逢向人说。

祁阳江头春更佳,仿佛似是神仙家。

黄莺乱啼万竿竹,绿水萦抱千株花。

千红万碧深相映,鸡犬无声茅屋静。

野老回头唤不应,匆匆况是通名姓。

水流花落岸东西,只隔疏帘路已迷。

天下于今皆乐土,何须更觅武陵溪。

梦绿轩(有序)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余与徐君幼文同谪钟离,结屋四楹,幼文居东楹,余居西楹。

又尝赋诗曰:“梦里绿阴幽草,画中春水人家。

何处江南风景,莺啼小雨飞花。

”盖深有意于故园也。

因题其室曰“梦绿”。

蜀山江头万章木,细草幽泉荫修竹。

五月六月山雨晴,空翠纷纷满衣绿。

杖藜或来阴下行,云影不断凉风生。

青连翠结欲无路,仿佛上有黄鹂鸣。

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倚危楼望葱菁。

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

梦中见绿觉始知,索我亦赋梦绿诗。

逢人说梦子堪......更多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落叶拥柴扉,村深客过稀。

晓车分谷去,晚笛饭牛归。

渔负雨蓑立,鸟衔霜果飞。

此中真小隐,予亦久忘机。

岳阳楼·春色醉巴陵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天平山中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

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第338页 2、 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467页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枇(pí)杷(pá):树的名称。

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第338页 2、 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467页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枇(pí)杷(pá):树的名称。

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

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第338页 2、 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467页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

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

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

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

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

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

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

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

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

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

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417页

清平乐·欺烟困雨,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欺烟困雨,拂拂愁千缕。

曾把腰枝羞舞女,赢得轻盈如许。

犹寒未暖时光,将昏渐晓池塘。

记取春来杨柳,风流全在轻黄。

12345 共25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