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行 / 宣州清溪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清溪的水能使我心境清澈,它的水色不同于其它江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借问那以清闻名的新安江,那哪里能像这样清澈见底?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镜中,鸟好像轻飞在一扇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快到傍晚时猩猩开始哀啼,徒然让悲伤感染远方游子。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83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zhū)水。

清溪:河流名。

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诸:众多,许多。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新安江:河流名。

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píng)风里。

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

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向晚猩(xīng)猩啼,空悲远游子。

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游子:久居他乡的人。

作者自指。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83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zhū)水。

清溪的水能使我心境清澈,它的水色不同于其它江水。

清溪:河流名。

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诸:众多,许多。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借问那以清闻名的新安江,那哪里能像这样清澈见底?

新安江:河流名。

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píng)风里。

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镜中,鸟好像轻飞在一扇屏风里。

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

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向晚猩(xīng)猩啼,空悲远游子。

快到傍晚时猩猩开始哀啼,徒然让悲伤感染远方游子。

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游子:久居他乡的人。

作者自指。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83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

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

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

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

”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

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

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

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

’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沈云卿诗也。

……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

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

”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

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

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郑国铨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7-278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11765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