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别来春半

作者: 李煜 朝代: 五代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

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

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qì)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

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诗中有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别来春半:意思是,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

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

砌下:台阶下。

砌,台阶。

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

全句意思是,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

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

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

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遥:远。

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恰如:《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

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

更,越。

还生,还是生得很多。

还,仍然,还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qì)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

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

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诗中有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别来春半:意思是,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

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

砌下:台阶下。

砌,台阶。

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

全句意思是,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

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

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

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

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遥:远。

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恰如:《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

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

更,越。

还生,还是生得很多。

还,仍然,还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的上片,开篇即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地道出郁抑于心的离愁别恨。

一个“别”字,是起意,也是点题,单刀直入,紧扣人心。

李煜前期作品中因各种原因,这种开篇直抒胸臆的不多,但中、后期作品中不少,想必是生活际遇之大变,作者的感情已如洪水注池、不泄不行罢。

“春半”有人释为春已过半,有理,但如释为相别半春,亦有据,两义并取也无不可。

接下二句承“触目”来,“砌下落梅如雪乱”突出一个“乱”字,既写出了主人公独立无语却又心乱如麻,也写出了触景伤情景如人意的独特感受,用生动的比喻把愁情说得明白如见。

“拂了一身还满”,前有“拂”字,显见有主人公克制定念的想法,但一个“满”字,却把主人公那种无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画得至真至实。

上片的画面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而又动静结合的,直抒胸臆中见委婉含蓄,活泼喻象中透深沉凝重。

  他之所以久久地站在花下,是因为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雁来”两句把思念具体化。

写出作者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

古代有大雁传书的故事。

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

但他坚贞不屈。

汉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

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

匈奴听了,只得将苏武放回。

所以作者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

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

古人认为人们在梦境中往往是相通的。

对方作不成“归梦”,自己也就梦不到对方了。

梦中一见都不可能,思念万分之情溢于言表,从而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切。

他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

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

这个结句,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

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5-137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1568381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