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作者: 牛希济 朝代: 五代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

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

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评注,情诗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6,第91页 2、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42页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luán)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团圞:团圆。

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终日劈桃穰(ráng),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劈:剖开。

桃穰:桃核。

仁儿:桃仁。

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

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评注,情诗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6,第91页 2、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42页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luán)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

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团圞:团圆。

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终日劈桃穰(ráng),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

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劈:剖开。

桃穰:桃核。

仁儿:桃仁。

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

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评注,情诗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6,第91页 2、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42页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

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

“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

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

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

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理。

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

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 参考资料: 1、 林音等编著,婉约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2版,第52页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作者: 李煜 朝代: 五代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

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

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有谁与我同登高楼?

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

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参考资料: 1、 文东 .李煜词选注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年 :80-82页 . 2、 思履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祥注超值白金版 .北京市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年 :61页 .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xiāo)魂(hún)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chuí)。

何能:怎能。

何:什么时候。

免:免去,免除,消除。

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

独我:只有我。

何限:即无限。

重归:《南唐书·后主书》注中作“初归”。

全句意思是说,梦中又回到了故国。

觉来:醒来。

觉:睡醒。

垂:流而不落之态。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谁与:同谁。

长记:永远牢记。

秋晴:晴朗的秋天。

这里指过去秋游欢l青的景象。

望:远望,眺望。

还如:仍然好像。

还:仍然。

参考资料: 1、 文东 .李煜词选注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年 :80-82页 . 2、 思履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祥注超值白金版 .北京市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年 :61页 .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xiāo)魂(hún)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chuí)。

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

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

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

何能:怎能。

何:什么时候。

免:免去,免除,消除。

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

独我:只有我。

何限:即无限。

重归:《南唐书·后主书》注中作“初归”。

全句意思是说,梦中又回到了故国。

觉来:醒来。

觉:睡醒。

垂:流而不落之态。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有谁与我同登高楼?

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

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谁与:同谁。

长记:永远牢记。

秋晴:晴朗的秋天。

这里指过去秋游欢l青的景象。

望:远望,眺望。

还如:仍然好像。

还:仍然。

参考资料: 1、 文东 .李煜词选注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年 :80-82页 . 2、 思履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祥注超值白金版 .北京市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年 :61页 .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

  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用直白的方式抒发胸中的无限愁恨。

“人生”句是一种感叹,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概括,既是说自己,也是说众生,其“愁恨”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愁”是自哀,也是自怜,是自己囚居生活的无奈心情:“恨”是自伤,也是自悔,是自己亡国之后的无限追悔。

也正因有如此“愁恨”,作者才“销魂独我情何限”,而句中“独我”语气透切,词意更进,表现了作者深切体会的一种特殊的悲哀和绝望。

正如俞陛云《南唐二主词集述评》中所云:“起句用翻笔,明知难免而自我销魂,愈觉埋愁之无地。

”第三句“故国梦重归”是把前两句关于愁恨的感慨进一步的具体化和个人化。

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自然对自己的故国有不可割舍的情感,所以定会朝思夜想。

可是事非昨日,人非当年,过去的欢乐和荣华只能在梦中重现,而这种重现带给作者却只能是悲愁无限、哀情不已,所以一觉醒来,感慨万千、双泪难禁。

“觉来双泪垂”不仅是故国重游的愁思万端,而且还有现实情境的孤苦无奈,其中今昔对比,抚今追昔,反差巨大,情绪也更复杂。

  词的下片续写作者往日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

  “高楼谁与上”是无人与上,也是高楼无人之意,进一步点明作者的困苦环境和孤独心情。

所谓登高望远,作者是借登高以远眺故国、追忆故乡。

故国不可见,即便可见也已不是当年之国,故乡不可回,此恨此情只能用回忆来寄托。

所以作者的一句“长记秋晴望”,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哀鸣。

现实中的无奈总让人有一种空虚无着落之感,人生的苦痛也总给人一种不堪回首的刺激,作者才有“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感慨。

在现实中,“往事”真的“成空”。

但这种现实却是作者最不愿看到的,他希望这现实同样是一场梦。

“如一梦”不是作者的清醒,而是作者的迷惘,这种迷惘中有太多的无奈,以此作结,突显全词的意境。

  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挚真。

全词八句,句句如白话入诗,以歌代哭,不事雕琢,用情挚切。

全词有感慨,有追忆,有无奈,有悲苦,这一切因其情真意深而感人不浅,同时也因其自然流露而愈显其曲致婉转。

参考资料: 1、 文东 .李煜词选注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年 :80-82页 .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作者: 冯延巳 朝代: 五代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

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

更漏子·三十六宫秋夜水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五代

三十六宫秋夜水,露华点滴高梧。

丁丁玉漏咽铜壶,明月上金铺。

红线毯,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

羊车一去长青芜,镜尘鸾影孤。

临江仙·幽闺欲曙闻莺转

作者: 毛熙震 朝代: 五代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

好风频谢落花声。

隔帷残烛,犹照绮屏筝。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烟轻。

淡蛾羞敛不胜情。

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作者: 李煜 朝代: 五代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

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

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参考资料: 1、 张玖青 .《李煜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 :崇文书局 ,2011.12 :61页 . 2、 檀作文,万希 .《李煜》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101 .

往事只堪(kān)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xiǎn)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hāo)莱(lái)。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yáo)殿影,空照秦淮(huái)。

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秦淮:即秦淮河。

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

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

秦淮一直是南京的胜地,南唐时期两岸有舞馆歌楼,河中有画舫游船。

参考资料: 1、 张玖青 .《李煜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 :崇文书局 ,2011.12 :61页 . 2、 檀作文,万希 .《李煜》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101 .

往事只堪(kān)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xiǎn)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

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hāo)莱(lái)。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yáo)殿影,空照秦淮(huái)。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

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秦淮:即秦淮河。

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

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

秦淮一直是南京的胜地,南唐时期两岸有舞馆歌楼,河中有画舫游船。

参考资料: 1、 张玖青 .《李煜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 :崇文书局 ,2011.12 :61页 . 2、 檀作文,万希 .《李煜》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101 .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起句“往事只堪哀”,将全篇基调定出,并凝结到一个“哀”字上。

这“哀”是如此深重,以至于“对景难排”。

本来“对景难排”就在说无人可以倾诉,只好独自面对景物,希望能作排遣,在诉说哀痛深重的同时,已有孤独之意。

由此拈出“难”,是说孤苦之深,面对景物也无法排遣。

更接以“秋风庭院藓侵阶”,用苔藓满地写无人造访,用庭院秋风写空旷凄凉,景色已然寂寞,孤苦唯见深重。

这样便将人的孤独写得很具体,很形象,那内心的哀伤,非但是“难排”,“对景”更是徒然增痛而已。

时当秋天,是枯索萧瑟之季;

身在庭院,有高墙围困之难。

而在这小院中,秋风吹过,树叶黄落,唯一的绿色就是蔓延生长的苔藓,那层暗绿一直爬到了进入堂室的台阶上,看着令人心酸。

刘禹锡的《陋室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名句,表现高逸脱俗的文人雅趣。

这里写苔藓,是说生活的孤寂,在寒瑟的秋天虽然有这一点绿色,却是长年没有人行走的痕迹,尤增悲哀。

于是作者“一任珠帘闲不卷”,既然“终日”都无人来。

“一桁”写索性,不是痛快的豪放,而是无奈的放弃。

“闲”写门帘长垂的状态,实指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处境,既不是“一帘风月闲”(《长相思》)的悠闲,也不是“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菩萨蛮》)的闲散。

上片就眼前景物而写孤苦的凄凉心境。

  下片转折而起,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悲悼国家破灭、身陷为虏的遭遇。

想当年,身为君主,群臣俯首,宫娥簇拥,有过颐指气使的威严,有过春花雪月的风流,而所有的繁华与富贵都一起随着金陵的陷落而烟消云散,化为了乌有。

此时徘徊庭院,往事无限,看秋夜天高,秋月澄明,那金陵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却不再是往日的气象。

南唐已破灭,君主成囚虏,秋月还是那轮秋月,只是“空照秦淮”而已。

这里的“玉楼瑶殿影”,可以分作两层理解。

第一层是指秦淮河边的旧时宫苑,映照在月光下,投影在河水中,却是有楼影而无人影,重在一个“照”字。

第二层是指神话传说中的月宫,华丽壮观却虚无缥缈,就像此刻记忆中的故国宫苑,重在一个“空”。

就第一层讲,作者是凭着想象回到旧地,就第二层讲,则作者是在当地望月而遥寄哀思。

这两层意思就将一人而两地的情思通过一轮秋月糅合到一起,“空照”不仅在秦淮的楼阁,也在汴京的人一心。

“空照”的感受中有无尽的心酸与哀苦。

  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

上片景色“秋风庭院藓侵阶”,写得寒瑟凄惨;

下片景色“晚凉天净月华开”,虽然清冷,却是一片澄明。

这两处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构成了双重的联系。

在格调上是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日以继夜的相承。

因此,“对景难排”不仅是说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无论四季,无论日夜,都不能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说“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话也是无法表达出悲哀的。

参考资料: 1、 蒋方 .《李璟李煜集》 :凤凰出版社 , 2009.01 :170-171 .

浣溪沙·天碧罗衣拂地垂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五代
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独坐含颦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时。

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作者: 顾敻 朝代: 五代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

砌花含露两三枝。

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

绣襦不整鬓鬟欹。

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

砌花含露两三枝。

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砌花:阶台上的花朵。

如啼恨脸:如美女带怨而流泪的脸。

损容仪:摧残了美丽的容颜仪态。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

绣襦不整鬓鬟欹。

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作者: 李煜 朝代: 五代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我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在画堂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怀里,我内心仍不停的发颤。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地把我爱怜。 参考资料: 1、 詹幼馨.南唐二主词研究:武汉出版社,1992:29-35 2、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局,2003:36-41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43-144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chǎn)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zì)意怜。暗:一作“黯”。笼轻雾:笼罩着薄薄的晨雾。笼,一作“飞”;一作“水”。今朝:今夜,一作“今宵”。郎边:一作“侬边”。刬:《全唐诗》及《南唐书》中均作“衩”。刬,只,仅,犹言“光着”。刬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唐《醉公子》词中有:“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步:这里作动词用,意为走过。香阶:台阶的美称,即飘散香气的台阶。手提:一作“手携”。金缕鞋:指鞋面用金线绣成的鞋。缕,线。画堂:古代宫中绘饰华丽的殿堂,这里也泛指华丽的堂屋。南畔:南边。一向:一作“一晌。”一向,同一晌,即一时,刹时间。偎:紧紧地贴着,紧挨着。一作“畏”。颤:由于心情激动而身体发抖。奴:一作“好”。奴,古代妇女自称的谦词,也作奴家。出来:一作“去来”。教君:让君,让你。一作“教郎”;一作“从君”。恣意:任意,放纵。恣,放纵,无拘束。怜:爱怜,疼爱。 参考资料: 1、 詹幼馨.南唐二主词研究:武汉出版社,1992:29-35 2、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局,2003:36-41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43-144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chǎn)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zì)意怜。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我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在画堂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怀里,我内心仍不停的发颤。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地把我爱怜。暗:一作“黯”。笼轻雾:笼罩着薄薄的晨雾。笼,一作“飞”;一作“水”。今朝:今夜,一作“今宵”。郎边:一作“侬边”。刬:《全唐诗》及《南唐书》中均作“衩”。刬,只,仅,犹言“光着”。刬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唐《醉公子》词中有:“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步:这里作动词用,意为走过。香阶:台阶的美称,即飘散香气的台阶。手提:一作“手携”。金缕鞋:指鞋面用金线绣成的鞋。缕,线。画堂:古代宫中绘饰华丽的殿堂,这里也泛指华丽的堂屋。南畔:南边。一向:一作“一晌。”一向,同一晌,即一时,刹时间。偎:紧紧地贴着,紧挨着。一作“畏”。颤:由于心情激动而身体发抖。奴:一作“好”。奴,古代妇女自称的谦词,也作奴家。出来:一作“去来”。教君:让君,让你。一作“教郎”;一作“从君”。恣意:任意,放纵。恣,放纵,无拘束。怜:爱怜,疼爱。 参考资料: 1、 詹幼馨.南唐二主词研究:武汉出版社,1992:29-35 2、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局,2003:36-41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43-144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艳情词素以狎昵真切著称。   上句以夜景铺垫,黯淡的月,迷离的雾,给半夜悄然赴约,生怕被人发觉的女主人公一点方便,暗影中的明艳花朵象征着偷情的少女的娇媚和青春。女人呼男子为“郎”,说明她的心已然相许了。如今主动前去践约,恐怕曾经多次犹豫才有今天的决心的。下面原该接续下片的幽会场面,词人却做了一个颠倒的结构:他把女人行动的一来一去、幽会的一首一尾,这两个画面捏在一起,作为上片,因为它们描摹的都是女人的单独行动。第一个是淡月轻雾中女子潜来的画面。第二个则是幽会事毕,女于仓皇离去的画面。“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女人何等慌张,因来不及穿鞋,光着袜底便跑了。一双手还提着鞋子。这个画面虽涉狠裹,但生动传神,饶有情致。少女初次偷情,上片是这等行为,下片是那样心态。一方面因做错了事而害怕,害羞;一方面因偷情成功,激动而有幸福感。   下片写幽会的中心,更加精彩:“画堂西畔见,一向偎人颤。”女人走到践约之处——画堂西畔,一眼瞥见等待她的情郎,便扑过去,紧相偎倚,身子抖动着,好一会儿享受着难得的欢乐。词人用了一个“一向”,一个“颤”,描摹女子的情态,可谓大胆的暴露,狎昵的极度。末二句描摹女子的言语,更是写实之笔:“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越礼偷情,幽会不易,感郎挚爱,今来就郎。“任你恣意爱怜吧,我只珍惜这幸福的一刻!”女子如此毫无忌讳地吐露爱情,真令男子销魂无限。只有后主之情和他的笔,才会把本人的风流韵事传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从这首词看,李煜是如何擅长写人物。他以白描手法,认真细致地描摹人物的行动、情态和语言,毫无雕饰和做作。只凭画面和形象,便做成了艺术品。不过如此狎昵的猥褒的内容,不足为法。和古代《诗经》、《汉乐府》五代诗词向等描摹妇女的热烈坦率的爱情、反叛坚定的性格的那些名著,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参考资料: 1、 詹幼馨.南唐二主词研究:武汉出版社,1992:29-35 2、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局,2003:36-41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43-144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作者: 孙光宪 朝代: 五代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

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

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12345 共1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