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文翻注译赏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
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
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评注,情诗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6,第91页 2、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42页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luán)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团圞:团圆。
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终日劈桃穰(ráng),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劈:剖开。
桃穰:桃核。
仁儿:桃仁。
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
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评注,情诗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6,第91页 2、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42页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luán)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
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团圞:团圆。
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终日劈桃穰(ráng),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
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劈:剖开。
桃穰:桃核。
仁儿:桃仁。
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
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评注,情诗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6,第91页 2、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42页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
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
“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
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
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
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理。
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
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 参考资料: 1、 林音等编著,婉约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2版,第52页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文翻译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
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
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著 .花间派词传 :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305 . 2、 清)朱孝臧编选;
思履主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超值白金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 35 .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
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烟欲收:山上的雾气正开始收敛。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
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重(chang)道:再次说。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著 .花间派词传 :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305 . 2、 清)朱孝臧编选;
思履主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超值白金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 35 .
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文注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
鸳鸯对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
水晶宫殿岂无因。
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
鸳鸯对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弄珠游女:指佩珠的女子。
《韩诗外传》:“郑交甫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佩两珠。
交甫目而挑之,二女解佩赠之。
”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
水晶宫殿岂无因。
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罗裙句:罗裙飘动,扇起了细尘。
空劳纤手:徒劳纤柔之手。
因人与神道不可通,故曰“空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文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文翻注译赏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
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
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著 .花间派词传: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05 2、 清)朱孝臧编选;
思履主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超值白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35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烟欲收:山上的雾气正开始收敛。
临:接近。
清晓:黎明。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重(chóng)道:再次说。
罗裙(qún):丝罗制的裙子。
多泛指女孩衣裙。
怜:怜惜。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著 .花间派词传: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05 2、 清)朱孝臧编选;
思履主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超值白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35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
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烟欲收:山上的雾气正开始收敛。
临:接近。
清晓:黎明。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
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重(chóng)道:再次说。
罗裙(qún):丝罗制的裙子。
多泛指女孩衣裙。
怜:怜惜。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著 .花间派词传: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05 2、 清)朱孝臧编选;
思履主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超值白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35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上片“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远处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雾气开始收退,依稀现出黑黝黝的如画剪影;
东方渐明,露出鱼肚白色,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
天很快就要大亮,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将开始,然而无情的离别时刻也逼近了。
词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语词,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恋人抬望天色而渐渐收紧的心情。
“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了季节、时间、环境、恋人早起等内容,为伤别垫下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接下,文笔从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晓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脸上一串串伤别的泪珠不断地流落,西斜的残月,照亮她的脸庞,好似暗喻女子的眉黛;
涟涟的别泪,在这清幽的晨光中显得格外晶莹前一句对女主人公的脸部来了一个特写,将人物也摄进了春晓画面。
“别泪”二字,点醒题旨,与上片其他内容相结合,隐含他们从夜里室内话别对泣,直到天明路边难舍难分的内容。
下片“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执手歧路,细细叮咛。
别泪拭不干,别语嘱不尽,有情人送别,情深意长。
“语已多,情未了。
”纵说了千言万语,也难尽几多情意。
花前月下的欢快日子已成陈迹,此后是闺房孤灯、梧桐细雨,梦里相思,“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最后一句“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里,词人借助芳草与罗裙同色的联想,生动地表现了女子临别时的复杂心理和眷恋情绪。
女子看见萋萋遮满古道伸向远方的芳草,想到行人将离开自己而跋涉天涯,又想到自己将苦苦地思念他,又转想到他对自己的思念,猝而又担心他会不会忘了自己。
芳草与自己身上的绿罗裙颜色相同,女子由这一联想生发开去:天涯处处有芳草,她希望行人睹芳草而记得绿罗裙(自己),行遍天涯,爱情永远不变。
“怜芳草”即恋女子也。
这两句词化用前人诗句而翻进一层,把许多层的心情意思揉合进去,显得更为出色。
从女子回身再追补的这句话中,读者可窥到女子内心深层的秘密。
女子祈愿的是两情久长,远游他乡的男子永不变心。
意不明说,又非说不可,于是含蓄而婉转地指草指裙郑重叮咛了这么一句痴语。
女子的情深如海,韧如蒲草,自在言外不喻之中。
南朝江总妻《赋庭草》云:“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
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
”咏裙、草同色。
杜甫诗云:“名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说睹景思人。
结尾二句,通过联想,将自然景色与心中感情巧妙地结合起来 。
参考资料: 1、 王洪主编 .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538
谒金门·秋已暮 文
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 文注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
满庭重叠绿苔斑。
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
风流皆道胜人间。
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
满庭重叠绿苔斑。
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黄陵春庙:黄陵庙,在湘水之旁,为湘妃而立的庙宇。
旧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
《水经注》:“湘水北径黄陵亭西。
”韩愈《黄陵庙碑》:“湘水旁有庙曰黄庙,自前古立以祠尧之二女,舜之二妃者。
”《通典》:“湘阴具有地名黄陵,即虞舜二妃所葬。
”又据《地理志》载:湖北宜昌县西,重岩叠起,山下有黄陵庙,三国时蜀汉所建。
关关:莺啼声,象声词。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
风流皆道胜人间。
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月娥:月亮,以月拟人,故称“月娥”。
弯环:月弯如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