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三十六宫秋夜水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五代

三十六宫秋夜水,露华点滴高梧。

丁丁玉漏咽铜壶,明月上金铺。

红线毯,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

羊车一去长青芜,镜尘鸾影孤。

献衷心·见好花颜色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唐代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

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

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

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

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浣溪沙·天碧罗衣拂地垂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五代
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独坐含颦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时。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五代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夕阳斜照着故都金陵,茵绿的春草与江岸连平,晚霞烧红了江天,大江东去滔滔无情。

当年六朝的繁华,已暗随江波消逝在涛声中。

只有明月空挂姑苏台上,如西子姑娘的妆镜,照尽六朝的兴亡,照着千古江城。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28-129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91-392 3、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139-140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在诗歌中,怀古题材屡现篇咏,名篇佳作,层见迭出。

但在词里,尤其是前期的小令里,却是屈指可数。

这大概是因为,感慨兴亡、俯仰今古的曲子词不太适宜在“绣幌佳人······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的场合下演唱的缘故。

正因为这样,花间词中欧阳炯等人的少量怀古词,便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

凭吊的是六代繁华的消逝,寄寓的则是现实的感慨。

开头三句点出凭吊之地六朝古都金陵和当地的物色。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大处落墨,展现出日暮时分在浩瀚东去的大江鲜艳明丽的落霞映衬下,金陵古城的全景。

“岸草平”,显出江面的空阔,也暗示时节正值江南草长的暮春;

“落霞明”,衬出天宇的寥廓,也渲染出暮景的绚丽。

整个境界,空阔而略带寂寥,绚丽而略具苍茫,很容易引动人们今昔兴衰之感。

所以第三句就由眼前滔滔东去的江水兴感,直接导入怀古。

“水无情”这三字,是全篇的枢纽,也是全篇的主句。

它不但直启“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而且对上文的“岸草平”、“落霞明”和下文的“姑苏台上月”等景物描写中所暗寓的历史沧桑之感起着点醒的作用。

这里的“水”,已经在词人的意念中成为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的一种象征。

“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三字一顿,句句用韵,显得感慨深沉,声情顿挫。

  接下来“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两句,是对“水无情”的具体发挥。

六代繁华,指的是建都在金陵的六个王朝的全部物质文明,和君臣们荒淫豪奢的生活。

这一切,都已随着历史长河的滔滔逝波,一去不复返了。

“暗逐”两字,自然超妙。

它把眼前逐渐溶入暮色、伸向烟霭的长江逝波和意念中悄然流逝的历史长河融为一体,用一个“暗”字绾结起来,并具有流逝于不知不觉简这样一层意思。

词人在面对逝波,感慨六朝繁华的消逝时,似乎多少领悟到有某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力量在暗暗起作用这样一个事实。

这就把“水无情”的“无情”二字具体化了。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在词人面对长江逝波沉思默想的过程中,绚丽的晚霞已经收敛隐没,由东方升起的一轮圆月,正照临着这座经历了对此兴衰的江城。

姑苏台在苏州西南,是吴王夫差和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是春秋时期豪华的建筑之一。

苏州与金陵,两地相隔;

春秋与六朝,时代相悬。

作者特意将月亮与姑苏、西子联系起来,看来是要表达更深一层的意蕴。

六代繁华消逝之前,历史早已演出过吴宫荒淫、麋鹿游于姑苏台的一幕。

前车之覆,后车可鉴。

但六代君臣依然重覆亡吴的历史悲剧。

如今,那轮曾照姑苏台上歌舞的圆月,依然像西子当年的妆镜一样,照临着这座历经沧桑的江城,但吴宫歌舞、江左繁华均逐逝波去尽,眼前的金陵古城,是否再要演出相似的一幕,“空有”二字,寓概很深。

这个结尾,跳出六代的范围,放眼更悠远的历史,将全词的意境拓广加深了。

  怀古诗词一般只就眼前物色抒今昔盛衰之概。

这首词的内容意境尤为空灵,纯从虚处唱叹传神。

但由于关键处用“无情”、“暗逐”、“空有”等感情色彩很浓的词语重笔勾勒,意蕴却相当明朗。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50-251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唐代

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一局同。

(《赋棋》, 见《韵语阳秋》)

南乡子·路入南中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五代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路入岭南腹地,水边的蓼花紫红,映着棕桐叶的暗绿。

一场微雨之后,家家把红豆采集,树下翻扬纤纤细手,一双双雪白如玉。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81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82-383 3、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26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路入岭南腹地,水边的蓼花紫红,映着棕桐叶的暗绿。

一场微雨之后,家家把红豆采集,树下翻扬纤纤细手,一双双雪白如玉。

南中:犹言南国。

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桄(guāng)榔:南方常绿乔木,棕桐树之一种,亦称“砂糖椰子”,其干高大,多产在中国的南方。

暗:一作“里”。

蓼(liǎo):水草之一种。

红豆:红豆树产于岭南,秋日开花,其实成豆荚状,内有如碗豆大的子,色鲜红,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

纤纤抬素手:即“抬纤纤素手”的倒文。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81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82-383 3、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26

南乡子·画舸停桡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五代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

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

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彩饰的小船停下船桨,槿花篱笆外,横着一座小竹桥。

水上的游人问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处,(姑娘)回过头来,笑着指向芭蕉林深处。

参考资料: 1、 杨晓影.当时年少春衫薄 邂逅最美的花间词: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71 2、 (清)朱孝臧编选;

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0

浣溪沙·落絮残莺半日天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五代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独掩画屏愁不语,斜倚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春光好·花滴露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五代

花滴露,柳摇烟,艳阳天。

雨霁山樱红欲烂,谷莺迁。

饮处交飞玉斝,游时倒把金鞭。

风飐九衢榆叶动,簇青钱。

浣溪沙·相见休言有泪珠

作者: 欧阳炯 朝代: 唐代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12345 共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