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参考资料: 1、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357页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319页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为郎: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

三为虚数。

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

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

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那(nuó):奈何的合音,对 ......怎么办。

未休:未得安宁。

莫言:不必说。

其那:怎奈。

未休: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空:徒然。

参考资料: 1、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357页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319页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

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为郎: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

三为虚数。

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

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

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

那(nuó):奈何的合音,对 ......怎么办。

未休:未得安宁。

莫言:不必说。

其那:怎奈。

未休: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空:徒然。

参考资料: 1、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357页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319页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

“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

“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

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

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

“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

“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

  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

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平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至暮年,处境维艰。

“穷苍草转深,闭门日将夕”(同上),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平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318-320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1647543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