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

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

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

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参考资料: 1、 吴熊和,沈松勤.《唐五代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1994:290 2、 李志敏.《宋词名家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94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2 4、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编委会.《唐宋八大家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8 5、 李功元.《中华诗词曲鉴赏》.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305 6、 王意如.《唐宋词名句品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88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风和:春风暖和。

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

嘶,叫。

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

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

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草烟:形容春草稠密。

帘幕:帘子和帷幕。

慵(yōng)困:困倦。

罗衣:香罗衫。

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参考资料: 1、 吴熊和,沈松勤.《唐五代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1994:290 2、 李志敏.《宋词名家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94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2 4、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编委会.《唐宋八大家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8 5、 李功元.《中华诗词曲鉴赏》.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305 6、 王意如.《唐宋词名句品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88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sī)。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

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

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风和:春风暖和。

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

嘶,叫。

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

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yōng)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

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

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草烟:形容春草稠密。

帘幕:帘子和帷幕。

慵困:困倦。

罗衣:香罗衫。

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参考资料: 1、 吴熊和,沈松勤.《唐五代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1994:290 2、 李志敏.《宋词名家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94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2 4、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编委会.《唐宋八大家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8 5、 李功元.《中华诗词曲鉴赏》.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305 6、 王意如.《唐宋词名句品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88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首句点明时序:芳春过半,踏青游赏,戏罢秋千。

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

    次句“风和闻马嘶”五字为一篇关键,虽用笔闲淡,不扬不厉,而造境传神,常人难及。

“闻马嘶”之宝马振鬣长嘶,成为古人游春这一良辰美景之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

时节已近暮春,青梅结子,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尽舒青,如眉剪黛;

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好一幅闹春图画。

“蝶蝶飞”以一动作点活了暮春之景。

    过片“人家帘幕垂”极写静境。

而“花露重,草烟低”,正与写静有关: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正是极静之物境心境下。

    “秋千”句是写静至精微处,再以动态一为衬染,然亦虚笔,而非实义。

出秋千,写戏罢秋千,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

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

不说人归,只说燕归,以燕衬。

人,物人一也,不可分辨。

然而燕归来,可知天色近晚,由此一切动态,悉归静境。

结以燕归,又遥与开篇马嘶相呼应。

于是春景芳情,浑然莫辩。

  前人谓“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此词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

而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则仅于“慵困”、“双燕栖”中略予点泄,显得雍容蕴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1830991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