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6-927 2、 王启兴 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

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

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

巫山:《太平寰宇记》:巫山县有巫山。

盛弘之《荆州记》云:沿峡二十里有新崩滩至巫峡,因山而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

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

惟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所谓高山寻云,怒湍流水,绝非人境。

神女庙,在峡之岸。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

《四川省志》:巫山在夔州巫山县东三十里,形如“巫”字、有峰十二,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栖凤、登龙、望圣也。

此十二峰者,不聚一面,乃江绕此山,周遭有十二峰,绘者不得不汇为一图耳。

阳台山,在巫山县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间。

君:指元丹丘。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

阳台: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怀王梦遇,自言“妾在……阳台之下”。

《文选》刘良注:“阳台,神自言之,实无有也。

”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锦衾:锦制之被。

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

寂寂:冷落寂静。

《楚辞》:“瑶席兮玉瑱。

”王逸注:“瑶玉为席。

”汤惠休诗:“锦衾瑶席为谁芳。

”楚王神女:《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梦遇,自言“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是也。

后人立神女庙于山下,今谓妙用真人祠。

徒:空,徒然。

盈盈:美好的样子。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此形容距离短。

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

见徐安贞《题襄阳图》注⑤。

《南史》:萧贲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

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

均指画中景物。

丹崖:绮丽的崖壁。

绮:华美的丝织物。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历历:分明貌。

泛:飘流。

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

《一统志》:荆门山,在湖广荆州宜都县西北五十里大江南,与虎牙相对。

《水经注》:巴水出晋昌郡宣汉县巴岭山,西南流,历巴中,经巴城故城南,李严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

《四川通志》:巴江,在重庆府巴县东北,阆水与白水合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因名巴江。

琦谓:诗中所云巴水,似指巴地所经之水而言,不专谓曲折三回之巴江也。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潺湲:水流貌。

壑:山谷。

万壑分,万壑分流。

《广韵》:“潺湲,水流貌。

”氛氲,盛貌,祥气也。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笑日:向日而笑。

发:开放。

江客:江行之客。

应前“历历行舟”此二句诗人对画发问: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开放?

江客听猿又到哪一年为止?

“溪花”、“江客”,均为画中之景。

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

高丘:王琦注:“阳台山在巫山县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间。

”“疑入高丘梦彩云”,言心生幻境,恍惚进入神话世界。

谢灵运诗:“缅邈区中缘。

”张铣注:“缅邈,仿佛也。

”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6-927 2、 王启兴 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21037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