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书怀 文翻赏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得道便无所谓古今,失道终不免会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自照自笑镜中之人,满头白发就像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扪心空自叹息,我的形影为何这般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桃李何必多言,早晚会赞成商山四皓。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6-917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此诗共八句,可分三个部分:发端——览镜——书怀。
开头两句为第一部分。
开篇不直接入题,也无惊人之语,甚至有些过于平静,出人意外。
似乎诗人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修道成仙的人自然是长生不老,反之,那些凡夫俗子转眼就会走向生命的最后历程。
这两句诗看似对道教的肯定,实则是对道教的挖苦。
全诗也就由此而引起的。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诗人紧扣开篇的“衰老”二字,以自己为例证,写览镜之所见;
深深的自嘲和自责,形成对报国无门、济世无路的现实的尖刻揭露和批判。
李白从来崇尚道教,理应是“得到”之人,可是到头来,依然“白发如霜草”。
“自笑”一句举重若轻,接法飘逸,可以说是对自己迷信道教的彻底否定。
“空”“何”二字写尽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极端痛苦。
“自笑”“扪心”“叹息”“问影”几个连续动作则把诗人览镜时的心理活动、外貌特征和神态举止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俨然是作者晚年的一幅形神兼备的自画像。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
诗人活用了两个典故。
诗人变“桃李不言”为“桃李竟何言”,是愤激之辞:我纵有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诗人赞赏“商山四皓”,是希冀自己能像四皓一样,能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余热。
两个典故的活用,写出了不合理制度下,杰出人才的悲剧结局,反映了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强信念、对邪恶势力的殊死抗争和矢志不渝的政治热情。
全诗通篇并无华丽词句,而仅仅是以议论为主,间以声、色、形、态的逼真刻画,实在而不板滞,悲怆而不消沉,恰如水晶世界,直露、透彻;
又似一片冰心,清冷、光明。
其感人之处,全在于人格的力量和深刻的内涵。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03-30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238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