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

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

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38-539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4 .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chóu)怅(chàng)消魂误。

消魂:魂魄消灭。

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

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

消魂:一作“佳期”。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zhēng)柱。

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

素:白绢。

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

另亦指传书信者。

终了:纵了,即使写成。

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

破:唐宋大曲术语。

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38-539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4 .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chóu)怅(chàng)消魂误。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

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消魂:魂魄消灭。

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

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

消魂:一作“佳期”。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zhēng)柱。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

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

素:白绢。

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

另亦指传书信者。

终了:纵了,即使写成。

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

破:唐宋大曲术语。

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38-539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4 .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此词上片写梦里相思。

下片写醒后遣怀。

全词语言清畅,而抒情有递进、有顿挫,故沉挚有力。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

“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

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

“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

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彩,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

醒来寻思,加备“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

“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

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备增绵邈。

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不多见。

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片转写寄信事。

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

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结尾两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

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

她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

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这首词就有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38-539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009345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