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同心 文翻赏
楚乡春晚,似入仙源。
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
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
对景且醉芳尊。
莫话消魂。
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
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楚乡春晚,似入仙源。
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
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
在一个暮春的时节,我郊游踏青,桃红柳绿,恍如进入了桃源仙界。
捡拾翠羽、采摘鲜花,闲闲地随着曲曲的流水前进。
踏青的路上,不经意间宝马香车留下的浓浓芳香惹起了自己的春心。
心中牵念,都在柳荫外的酒家歌楼,花树下的朱门绣户。
对景且醉芳尊。
莫话消魂。
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
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对着芳景,聊天并且借助美酒来消忧,不要说起那让人销魂的离愁吧。
美好的心意,我们曾共一轮明月;
痛苦的滋味,最是那黄昏时分。
相思的时候,只有那一封封信笺、满袖的泪痕。
参考资料: 1、 汪政编注.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晏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3:第97页 2、 (宋)晏殊,(宋)晏几道著;
何新所,贾倩注析.晏殊 晏几道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269-270页
楚乡春晚,似入仙源。
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
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
对景且醉芳尊。
莫话消魂。
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
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上片写春游赏识美女。
清明、寒食时节,春光仍好,许多女子外出踏青拾翠,词人尾随其后,饱览秀色。
张先《木兰花》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这是唐宋时期诸多男子猎艳的日子。
平日难得见到郊外如此莺莺燕燕,花花绿绿。
秦观《望海潮》云:“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写的就是一次类似的经历。
“柳外青帘,花下朱门”中的那位歌妓,最为美艳,最叫词人动心,心心牵挂,眷恋不已。
下片写与歌妓相聚相别。
词人尾随到朱门,与歌妓有了“对景且醉芳尊”的销魂经历。
明月下共饮共眠,让词人记忆深刻;
到次日黄昏,不得已告别离去,让词人都是“恶滋味”。
分手后,自然“一纸红笺”传递相思情意,红笺上有无数相思泪痕。
晏几道的这首小词,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词汇,更好地表现了儿女情长,恩怨尔汝。
正如陈廷焯所点评的那样,像“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在语言风格上确实和元曲的自然泼辣非常接近。
参考资料: 1、 诸葛忆兵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250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021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