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扬州·晚云收

作者: 秦观 朝代: 宋代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

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

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

小栏外面春风轻柔,恋人尚未归来。

蜂儿经过一春的辛劳,收获甚丰,诱人的蜜香都透过绣帏浓浓地散发着。

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只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广大,到底在何处呢?

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我记得,曾陪你一起宴游,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

我迷恋酒色,长时间地淹留在扬州,还不是因为你吗?

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骑马去游乐,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

可抬头望翠楼时,你每次都卷起帘子,在等待着我。

可惜现在我俩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会。

想你想得我心绪烦乱,只能在梦中频频地与你相会了。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84-86 2、 徐培均,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47-51 3、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25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

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

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

小栏外面春风轻柔,恋人尚未归来。

蜂儿经过一春的辛劳,收获甚丰,诱人的蜜香都透过绣帏浓浓地散发着。

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只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广大,到底在何处呢?

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柳塘:栽植杨柳的池边堤岸。

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宋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烟雨:濛濛细雨。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蜀韦庄《三堂东湖作》:“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燕子未归:言春社未到。

燕子春社来,秋社去,又称“社燕”。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二月二十左右。

恻恻(cè):寒侵肌肤的感觉。

唐韩愈《秋怀》诗:“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

”又韩偓《寒食夜》诗:“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东风软:春风柔和。

唐沈亚之《春色满皇州》诗:“风软游丝重,光融瑞气浮。

”又温庭筠《郭处士击歌》:“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花蜜香稠(chóu):《词谱》作“阴密”,《花庵词选》及毛本作“花密”。

“密”与“稠”对举,义较胜。

疑宋本有误。

鹧(zhè)鸪(gū):鸟名。

崔豹《古今注》中《鸟兽》:“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

畏霜露,早晚希出。

”唐郑谷《席上贻歌者》诗:“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我记得,曾陪你一起宴游,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

我迷恋酒色,长时间地淹留在扬州,还不是因为你吗?

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骑马去游乐,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

可抬头望翠楼时,你每次都卷起帘子,在等待着我。

可惜现在我俩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会。

想你想得我心绪烦乱,只能在梦中频频地与你相会了。

缠头:唐宋时以锦彩赏赐歌女舞妓,称“缠头”。

《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缠头’。

宴飨加惠,借以为词。

”实指赏赐的酬金。

唐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歌罢锦缠头。

”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销不知数。

”殢(tì)酒为花:沉溺于酒色之中。

为花,张本、毛本作“困花”。

清万树《词律》卷十四作“殢酒困花”,并云:“从‘长记’起至‘金钩’,皆追想当时游宴之乐,为酒所殢,为花所困也。

沈氏及《图谱》以困作为,全失意味。

而沈氏又注云:‘为,一作困。

’不惟平声失调,而下即有‘因谁’之因字,岂不一顾耶?

”按《玉篇》云:“殢,困极也。

”此言醉酒、病酒。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悴》词:“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

”十载句:化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薄幸名。

”而灭尽畦径,自喻在扬州淹留之久。

醉鞭(biān)拂面:酒醉中用马鞭在脸上轻轻拂拭。

唐白居易《晚兴》诗:“柳条春拂面,衫袖醉垂鞭。

”翠楼:华美的高楼。

《艺文类聚》六三,汉李尤《平乐观赋》:“大厦累而鳞次,承岧荛之翠楼。

”后多指女子所居。

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佳会:犹佳期。

指与所欢的约会。

离情正乱:离别的痛苦正使心情烦乱。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84-86 2、 徐培均,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47-51 3、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25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梦扬州·晚云收》是一首咏离愁忆往事的词。

表现了主人公离别情人的愁怅和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词之上阕,写绣帏中人对征人的思念。

上片先写引起对情人怀念的时令节气和周围的环境气氛。

开头三句写向晚天气转晴,浓云散去,柳塘畔烟雾般的濛濛细雨刚刚停止。

所以要选择“柳塘烟雨初休"这个镜头,因为烟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浓。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因水涨秋池而动乡思,此词当亦从此得启发,以“柳塘烟雨”诱发对征人的思念。

另一方面“柳塘烟雨”画面优美别有一番风光,对全词的气氛和整个意境都起着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

接下两句明确点出了节气时令。

“燕未归”自然是早春,天气“侧恻轻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气的特点。

云“燕子未归”,虽切时令,实则借喻人未归也。

“恻恻轻寒似秋”,写室内思妇的感觉,因是孤栖独处,故而备觉清冷。

下面四句写了环境气氛。

她走到室外,抚栏远望,顿觉一阵柔软温暖的春风,吹进绣帏。

东风还带来了浓浓的花香,熏人欲醉。

仅此数句,不仅写出了室内外的温差,而且写出了思妇感情的变化。

她凝望江南,觉得征人远去,不知此刻到了何处。

“人何处”,通常写思妇情怀。

如李清照《永遇乐》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此思其夫赵明诚之语也。

这里的“人何处”,当是指身在江南的词人。

少妇孤单伥惘的情绪充分表露了出来。

正值少妇凝神思念之际,忽然传来鹧鸪的啼声,把她从沉思中唤醒。

着一“破”字,颇有如梦初醒之感。

  上阕凡三个层次:一层自起句至“轻寒似秋”,写时令及思妇在室内之感受;

二层自“小栏”至“香稠”,写思妇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许;

三层自“江南”至“春愁”,写思妇对江南征人的怀念。

层层转折,自然而流畅。

  下阕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借杜牧诗意表达了对“丽锦缠头”、“殢酒困花”放荡生活的智慧。

过片前三句“燕游”、“妙舞清歌”、“丽锦缠头”都是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东西。

下面两句明确道出了“十载淹留”的原因。

接下来三句是对自己往日形象的回忆,虽然只是生活场面,却可概括当时生活的基本状况。

宴会深夜才敖,醉中归来的主人公用马鞭拂拭着脸面,用朦胧的醉眼向楼上观望,看见“帘卷金钩”知道心爱的入儿尚在等待自己归来未寝。

最后三句是欢乐的日子中断了,分离的愁苦之情正纷乱地缠绕着自己,只有梦中才反复回到过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梦中重温过去生活。

“频梦扬州”并非真的梦见回到扬州,而是指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所以这样写,意在点示“梦场州”。

  词之下阕,抒征人之离情。

在读者面前展现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时宴游生活。

词人用“长记”二字轻轻带起,与望海潮》其三“长记误随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时词人漫游距离家乡仅百余里的扬州,听歌赏舞,殢酒困花,极浪漫纵恣之致。

“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扬州的宴游,作了高度的概括。

“十载因谁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却无痕迹,言外之意便是“赢得青楼薄悻名”。

“因谁”二字,十分含蓄,说不清是留恋还是悔恨,因而颇值得读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钩”,写自扬州回家。

他在扬州逞足游兴,带着十分的满足,三分的醉意,垂着醉鞭,迎着拂面的春风,回到高邮。

远远望去,只见翠楼上,绣帘高挂,说明室内有人。

“帘卷金钩”,颇似《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之“宝帘闲挂小银钩”,给人以幽闲恬静之感。

  歇拍三句点题。

他现在远离家乡,后会不知何日,故而常常梦见扬州。

扬州在古人心目中总是美的象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苏诗集成》在《於潜僧绿筠轩》诗注中也引《殷芸小说》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扬州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已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而秦观故乡属扬州,他对扬州的感情无怪乎更为深切了。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47-51 2、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2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102764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