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佳人 文翻注译赏
罗带双垂画不成。
殢人娇态最轻盈。
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无限事,许多情。
四弦丝竹苦丁宁。
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罗带双垂画不成。
殢人娇态最轻盈。
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双双垂下的“罗带”飘柔而美丽,连画都比不上。
娇艳的姿色迷人,飘然得不能再轻盈了。
洁白细嫩的手指,轻弹琵琶,发出如“水面冰”滑的声音。
无限事,许多情。
四弦丝竹苦丁宁。
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事很多,情也很多。
琵琶弹奏出的音乐声响中有你的愁绪。
尽管你弹完相思调,但你这是单相思。
请你等待着秋天的来临,听我弹拨那“梧桐落叶”的琵琶声吧!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5-107
罗带双垂画不成。
殢人娇态最轻盈。
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罗带:丝织的衣带。
殢(tì)人:迷恋人。
酥胸:洁白润泽的胸脯。
水面冰:水的表面如冰滑一般。
这里指琵琶的声音。
无限事,许多情。
四弦丝竹苦丁宁。
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四弦:即琵琶。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的总称,泛指音乐。
丁宁:形容乐器所发出的声响。
饶:任凭,尽管。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5-107
罗带双垂画不成。
殢人娇态最轻盈。
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双双垂下的“罗带”飘柔而美丽,连画都比不上。
娇艳的姿色迷人,飘然得不能再轻盈了。
洁白细嫩的手指,轻弹琵琶,发出如“水面冰”滑的声音。
罗带:丝织的衣带。
殢(tì)人:迷恋人。
酥胸:洁白润泽的胸脯。
水面冰:水的表面如冰滑一般。
这里指琵琶的声音。
无限事,许多情。
四弦丝竹苦丁宁。
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事很多,情也很多。
琵琶弹奏出的音乐声响中有你的愁绪。
尽管你弹完相思调,但你这是单相思。
请你等待着秋天的来临,听我弹拨那“梧桐落叶”的琵琶声吧!
四弦:即琵琶。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的总称,泛指音乐。
丁宁:形容乐器所发出的声响。
饶:任凭,尽管。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5-107
罗带双垂画不成。
殢人娇态最轻盈。
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无限事,许多情。
四弦丝竹苦丁宁。
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上片写琵琶歌女的外貌和弹琵琶的美妙效果。
“罗带双垂画不成”,正面描写琵琶歌女的服饰。
“殢人娇态最轻盈”,正面描写琵琶歌女的容貌。
“酥胸斜抱天边月”,侧面描写琵琶歌女的胸脯。
如“斜抱天边月”的胸脯,隆起的曲线美,象征着洁白润泽的源泉。
“玉手轻弹水面冰”,侧面描写琵琶歌女的琵琶声,圆润清脆而悦耳,颇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唐代白居易《琵琶行》)的韵味。
前三句是从视角着笔的,后一句是从听觉着笔的,感觉挪移,一幅亭亭玉立、窈窕淑静的琵琶歌女,活生生地呈现在人的面前。
下片写琵琶歌女的幽独愁苦情态。
“无限事,许多情”,概述了琵琶歌女所面临的“事”“情”的缠绕。
“无限”言“事”之多,“许多”言“情”之泛。
“四弦丝竹苦丁宁”,回答上面的泛问,“事”“情”之“苦,全反映在“四弦丝竹”的“丁宁”声中。
有“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别离四弦声,相思双笛引。
”(南朝梁简文帝《生别离》)之意,一个“苦”字将琵琶歌女的愁态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落叶声”,为点题之笔。
苏轼以此衬托出琵琶歌女的幽独愁苦的情态。
全词,苏轼运用描写与烘托的笔法,写了一位相思愁苦的琵琶歌女。
“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这一联句特别美,特写了琵琶歌女的侧面倩影,特写了琵琶歌女弹拨琵琶所发出的“水面冰”声。
平仄得当,对仗工整,颇富现代蒙太奇表现的韵律美。
最后的“梧桐落叶声”与“缺月挂疏桐”(《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似乎为巧合的文笔。
前者以声写人,后者以形写人,都是为了刻画“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歌女形象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5-107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416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