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浑山庄 文赏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宋之问这首《陆浑山庄》诗,是他前期的作品。
他在《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写道:“揆己道德余,幼闻虚白旨。
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
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
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
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
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
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
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
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
”虽然他一生混迹于官场,在宦海中几经沉浮都没有痛下决心,绝尘归隐,但他爱好山水之心却是真挚的。
他在长安附近有蓝田辋川别业(后为王维所居),在东都洛阳附近有陆浑山庄。
他在《蓝田山庄》诗中自白说:“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有时这别业、山庄也是他宦海中的避风港。
或许正因为他饱经仕途沧桑,饱尝世事无常,才更寄情于山水之间。
他在这些地方短暂的“隐逸”生活期间,写下了一些优美的田园山水诗。
《陆浑山庄》是其中最出名的一篇。
首联叙事抒情,“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是说一回到陆浑山就仿佛到了世外桃源,因此诱发了退隐躬耕山林的念头。
这叙事抒情中亦含有景致,侧面说明了陆浑山的清幽超尘,是隐逸的好去处。
颔联主要描写自然景色,“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上句是说顺着溪流欣赏山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源头;
下句是说采摘药草寻寻觅觅竟走进了云林深处。
这两句诗连用了“看”“入”“采”“行”四个动词,在动态中写静景,意象活泼而有生气。
既写出了烂漫山花、苍翠林色的诱人,也表现了人物悠闲的心情。
颈联主要是表现山林的人物风情,“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上句写农夫对来客热情招呼,询问姓名。
下句与上是工对,化用。
苏东坡《海外》诗:“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
”据《古今注》的解释:“南方有鸟名鹧鸪,其名自呼,向日而飞。
”鹧鸪鸟也咕咕咕咕地向来客自我介绍名字。
深深山泉,幽幽山林,烂漫山花,奇草珍药,友好的农人,好客的山鸟,清幽美好的山景,不是宦海中所能寻觅得到的。
尾联起句“去去”叠用,表现出急迫的情绪,去求寻独善吾身的快乐。
结句没有正面写宦海风波之苦,而只是说自己无才德,愧对明时。
实际上是以古之君子自居,委婉地透露出隐退山林之意。
《载洒园诗话》评这联诗说:“虽违心之言,却辞理兼至。
” 这首《陆浑山庄》诗,历代诗评家的评价都很高,认为自然、高古,可与一些大家的名篇相提并论。
如《葚原诗话》说:“诗以自然为上,工巧次之。
工巧之至,始入自然;
自然之妙,无须工巧。
五言如孟浩然《过故人居》,王维《终南别业》,又《喜祖三至留宿》,李白《送友人》,又《牛渚怀古》,常建《题破山寺禅院》,宋之问《陆浑山庄》,此皆不事工巧极自然者也。
”《小清华园诗谈》举例谈“何为高?
曰《古诗十九首》尚矣,其次则陈思之《白马》七篇,彭泽之《饮酒》六首,左太冲之《咏史》,颜延年之《王君》,亦皆邈不可追者。
近体则宋员外之‘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能愧此生。
’王右丞之‘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是也。
”以上所说的“自然”,包括自然朴实的语言、平易晓畅的表现形式所创造出的自然空灵的意境。
“高”,指的是隐逸的思想情调。
他取材、用词、造句、造境,都有独到之处,所取事物有典型性,所用词语富于表现力,既能融情与景,又能景中寓情。
景与情会,杜甫曾借用过这首诗的第三联。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的意境自然优美,极尽山色景物风情之妙趣,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4500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