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登城楼

作者: 骆宾王 朝代: 唐代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参考资料: 1、 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7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风威:军威。

险:望而生畏的意思。

水气:指杀气。

寒:不寒而栗。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戎衣:即军装。

定:平定。

歌舞:载歌载舞。

长安:唐的都城。

参考资料: 1、 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7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风威:军威。

险:望而生畏的意思。

水气:指杀气。

寒:不寒而栗。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戎衣:即军装。

定:平定。

歌舞:载歌载舞。

长安:唐的都城。

参考资料: 1、 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7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

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

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

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

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

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

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

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

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

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

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

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4651504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