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山中书事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

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

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

乌鸦飞来飞去。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

山中有什么事?

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13-814 2、 (清)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两卷版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522页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

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投老:临老,到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13-814 2、 (清)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两卷版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522页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

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

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

乌鸦飞来飞去。

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

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

山中有什么事?

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投老:临老,到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13-814 2、 (清)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两卷版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522页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序文   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

  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

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戌边;

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

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

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

山认樵夫给树,水认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便拥有一切,无路则处处是路。

  山中何事?

  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轻。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

  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

  蓄了一春的露,檐前的小瓴也该满个七八分了。

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

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

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不曾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

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

往日的尘缘都不得记不起来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

  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

让我如何能信?

可不,山中无甲子,大约在三个秋天之前就有山背后的白 飘胸的老翁来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

我说如如今通用银子,他不懂。

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酒。

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元。

他诡诡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

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的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

此后也就是隔山说些阴晴圆缺的话,也没什么来往。

  年前找他对酌,只见两间茅屋,一间紧闭,草绳紧紧拴了门环,另一间住人,极其简陋。

奇的是窗上糊纸竟是三尺棉宣,依稀可辨三五字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倒是好句,只是意未尽而气未结,加上无奈的沧桑像一件短衣,终究遮挡不住曾经的少年血气,不知那双倦了的诗眼在后句中将望向何处,无从寻觅。

更奇的是宣纸已泛黄,浮着一层虚幻的锈色,却明明白白一阵墨香。

再偷觑那间紧闭的屋,门缝里逼出来一股霉味,欲近还难,老翁面有愠色,边忙知趣告退,疑惑便自此悬于心头。

  眼看秋叶落尽,陈酿也快见底。

日日忙着拾掇松花酿新酒,我叫它花雕它就叫花雕。

想着借开春送酒话个暖,再一探究竟。

  孰料面对的竟是一堆废墟,老翁已绝了踪迹。

捡出一残破条幅。

却是新纸鲜墨写着:“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紧接着是一枝疏笔墨梅。

想来或是一时无句信笔点梅;

或是墨尽而笔已秃,扔之不舍,意犹未尽,想想,也罢也罢,秃笔余墨画梅正好。

点点梅瓣,拙得很有逸气。

我心中悬石砰然而落,方知是我的眼拙了,那紧闭茅屋乃藏万卷诗书,山中潮气重,书霉得也重,而这布衣老者便是隔世的骚人墨客,隔世,隔几世?

唉,千古繁华原只是一道薄风,他在山中避过这道风。

于世间的缺漏与错过,究竟是遗憾还是那幅墨梅枝桠间的最好留白?

  老翁与书此去何往?

  山更远的山……天以外的天……   若下一世能相遇,在红尘便罢了。

若还在山中,我必送他一壶花雕,外加两句:“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他自当会心一哂。

  一盏淡茶,一壶薄酒。

  山是空了的山,老翁是空了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5605533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