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江中孤屿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11 2、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39页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kuàng)周旋。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历览:遍览,游遍了。

旷周旋:久不游览。

旷,荒废,耽搁。

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怀新道转迥(jiǒng),寻异景不延。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迥:迂回。

景:日光,指时间。

延:长。

乱流趋(qū)正绝,孤屿(yǔ)媚中川。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

趋:疾行。

媚:优美悦人。

中川:江水中间。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空水:天空和江水。

表灵物莫赏,蕴(yùn)真谁为传。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

表,明显。

灵,灵秀、神奇。

物:指世人。

蕴真:蕴藏的仙人。

真,真人、神仙。

想象昆山姿,缅(miǎn)邈(miǎo)区中缘。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

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缅邈:悠远。

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

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11 2、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39页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开头四句写倦游江南,转游江北。

诗人先用“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说明渡江北游的原因。

后来用“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描述北游途中产生的心理感觉。

道本不迥而党其远,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间、时间均在主观意念作用下出现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变异,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突出为探寻新景异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长的急切心情。

在这心情支配下,乘船过江,不是顺流斜渡,而是“乱流趋正绝”,以缩短路程,争取时间,这就和上两句紧相绾合。

此句又缘于下句”孤屿媚中川”而写。

因为见到孤屿中流独峙奇绝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横流直渡。

诗中正面写孤屿风景共三句,“孤屿媚中川”是登屿之前遥而望之的总体美。

“媚”字极写孤屿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间秀峰耸翠,妍美悦人。

  后面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则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

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

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

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

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

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相呼应,突出孤屿的美。

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

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

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

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

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

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

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

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参考资料: 1、 黄岳州.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393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5976417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