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十六 文赏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 这首诗是评论幽僻清冷的诗歌风格。
大凡万古言情之作,皆凄切如秋虫之悲鸣;
抚写境象,也凄凉如山鬼的零泪。
前二句泛叙古今悲情,构造出一片悲愁哀苦的境界。
一般认为这两句是在说李贺,因李贺诗中常有“秋虫”、“山鬼”的意象;
也有认为指李贺、孟郊二人,因孟郊常以“秋虫”自喻。
这两句可解释为泛说全体这类相似风格的诗人。
孟郊、李贺都穷愁不遇,作诗都好苦吟,诗风都较幽冷。
穷愁本是人生不幸,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处穷。
元好问的态度非常明确,认为应该是“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杨叔能小亨集引》)。
孟郊、李贺显然没有如此泰然,寒乞之声不绝于耳,诗境幽冷凄婉。
元好问反对幽僻凄冷的诗歌境界,即他所说,“要造微,不要鬼窟中觅活计”(卷五十四《诗文自警》)。
孟郊诗歌可谓造微,但他所得不过是秋虫之类幽微之物。
李贺也是如此,有些诗篇正是从“鬼窟中觅活计”。
孟郊、李贺的这种诗风,与元好问尚壮美、崇自然之旨相背,故元好问讥评之。
后两句“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正如宗廷辅所说,是“就诗境言之”。
“夹岸桃花锦浪生”是李白《鹦鹉洲》中的诗句,元好问借此来形容鉴湖(又名镜湖)春色,展现的是与孟郊、李贺迥然不同的开阔明朗、清新鲜活的境界。
“无人赋”三字又表明,他的批评对象绝非孟郊、李贺个别诗人,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中晚唐贫士文人,特别是与孟郊近似的一些诗人。
由此可见,该诗是通过孟郊、李贺来批评中晚唐穷愁苦吟一派诗人,没有盛唐开阔明朗气象,而流于幽僻凄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6011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