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203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2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78页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zhè)鸪(gū)。

(愁余 一作:愁予)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203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2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78页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zhè)鸪(gū)。

(愁余 一作:愁予)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203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2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78页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

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

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

况且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

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

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

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630104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