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文翻注译赏
画楼帘幕卷新晴。
掩银屏。
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
拥春酲。
对谁醒。
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画楼帘幕卷新晴。
掩银屏。
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轻微,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
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产生愁情。
暗暗地计算着十年间西湖上往返行程,有几次能遇着美丽姑娘的钟情,能与佳人幽欢尽兴。
年华空自感飘零。
拥春酲。
对谁醒。
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我徙然感到韶华易逝,容华凋零,终日在春酒中留连光景。
没有知心的人可以交谈,对谁人也用不着清醒。
天大地大,无处可以再次寻找那悠扬欢乐的箫声。
即使也跟年轻时那样买花携酒,但是却完全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心情。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63-264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246-247页
画楼帘幕卷新晴。
掩银屏。
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银屏:镶银的屏风。
娉婷( pīng tíng):姿态美好貌。
这里借指美人。
东坡词:“如有意,慕娉婷。
” 年华空自感飘零。
拥春酲。
对谁醒。
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酲(chéng):醉酒。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63-264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246-247页
画楼帘幕卷新晴。
掩银屏。
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轻微,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
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产生愁情。
暗暗地计算着十年间西湖上往返行程,有几次能遇着美丽姑娘的钟情,能与佳人幽欢尽兴。
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银屏:镶银的屏风。
娉婷( pīng tíng):姿态美好貌。
这里借指美人。
东坡词:“如有意,慕娉婷。
” 年华空自感飘零。
拥春酲。
对谁醒。
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我徙然感到韶华易逝,容华凋零,终日在春酒中留连光景。
没有知心的人可以交谈,对谁人也用不着清醒。
天大地大,无处可以再次寻找那悠扬欢乐的箫声。
即使也跟年轻时那样买花携酒,但是却完全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心情。
酲(chéng):醉酒。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63-264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246-247页
画楼帘幕卷新晴。
掩银屏。
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
拥春酲。
对谁醒。
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晏几道在《临江仙》的开头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是以“帘幕低垂”的阴暗景色来衬托“去年春恨却来时”的阴暗心情的。
卢祖皋这首《江城子》的开头写“画楼帘幕卷新晴”,则是以“新晴”的明朗景色来反衬他“日日唤愁生”的沉闷心绪。
“新晴”中的“新”字,与雨过天青,空气清鲜,阳光洒照的光明景色突现出来了,气氛是开朗的。
一个“卷”字,更富浪漫色彩,和王勃“珠帘暮卷西山雨”中的“卷”字用得一样灵活。
“画楼帘幕”把“新晴”“卷”进来,室内就是一片明朗的气氛了。
主人索性把白色如银的屏风也收起来,好让和煦到阳光照彻楼房。
但这一来,晓来的寒意却又轻轻地袭来了。
“掩银屏,晓寒轻”这一句记的是平常的行动与感觉,但暗含着个情感的过渡:“新晴”原有暖意,给人欢快之感,而这里却注入个“寒轻”。
这还是室内的感觉。
到下句写到室外了,是“坠粉飘香”,这对“新晴”好景来说,真是大煞风光。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来风雨过后,梨花落,杏花飞,花事阑珊,春色渐老。
而对如此景况,多情的词人能不产生伤春迟暮之感?于是,“日日唤愁生”就很自然的了,这句明点出个“愁”字,由景入情。
这种伤春迟暮的愁情,与“新晴”的气氛是不调协的,故说首句是以乐景反衬愁情;
而与“寒轻”的气氛接近,故说“掩银屏,晓寒轻”是个过渡句。
“愁”的内容是什么?
下文就作了注脚。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暗数”,富含低徊自怜之情韵,“十年”表时间之长。
多少年来在美丽如画的西湖路上,能有几次与心上人共度良辰呢!
这里以问句出,表达了心口自问,缠绵,悱恻之意绪。
整个上片,分三层写,主要是触景生情,伤春怨别。
过片开头“年华空自感飘零”一句,紧承上片的“愁”字来开拓更深的意境。
一个“空”字,有虚度之意,似锦年华能几日?
四处飘零,仕途艰险,情场多折,能不“愁”么?
在这种愁思缠绵的熬煎下,如何打发时光?
只好“日日花前常病酒”,“拥春醒”吧!希望醉中忘却烦恼,但总有酒醒的时候呀,又如何?
“对谁醒”是“醒对谁”的倒装,洒醒过来对谁倾诉心曲呢?“人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这里化用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诗意。
“天阔云闲”,既写实,又写虚,既写莽莽穹苍,也写悠悠别绪。
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这里设问设答,表达了深沉的别离与飘泊交织之苦。
结尾道:“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人老了,饱经沧桑,已无年少时那种寻欢作乐的闲情了!
这结语不尽惆怅之情回荡纸上。
整个下片也分三层,主要是抚今忆昔,感叹飘零。
全词委婉低徊,沉郁深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一个“愁”字贯串全篇,而又是通过具体细致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来逐步开拓“愁”境的。
结尾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致,把读者带入这不尽惆怅的意境中;
忍不住与作者同声一叹。
参考资料: 1、 兰东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490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63-264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6660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