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绾书记 文翻注译赏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7-28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书记:此指书札、奏记两类散文。
翩翩:以鸟儿飞翔时的轻快喻文才优美。
语出曹丕《与吴质书》:“元渝(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为许:为什么。
从戎:从军。
朔边:北方边地。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红粉:代指女性,此指苏绾的妻子。
燕(yān)支山:又叫胭脂山、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
以其多产燕支(红兰花)而得名。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7-28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
书记:此指书札、奏记两类散文。
翩翩:以鸟儿飞翔时的轻快喻文才优美。
语出曹丕《与吴质书》:“元渝(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为许:为什么。
从戎:从军。
朔边:北方边地。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
红粉:代指女性,此指苏绾的妻子。
燕(yān)支山:又叫胭脂山、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
以其多产燕支(红兰花)而得名。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7-28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诗的开头,不写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却从赞美对方的风度和才华起笔。
曹丕《与吴质书》说:“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又,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也有:“书记既翩翩,赋歌能妙绝。
”诗的第一句即化用这些意思来形容苏绾其人——潇洒自得,文采出众。
文士相交,惺惺相惜,相互间自必有许多值得倾慕和书写之处,但诗中只突出“书记翩翩”这一点,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
因为苏绾此时正要去北疆担任节度使府的掌书记。
友人是入军府任职,因此也可称为从戎。
诗的第二句并不承上而作平叙,而是出人意料地设问。
这一问乍看很突然,而且没有回答,似乎不着边际。
其实这里诗人故意使用了先答后问的曲笔,答案其实就是头一句。
正因为苏绾书记翩翩,才被元帅聘为书记。
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而诗人对友人的的倾慕与留恋就蕴含其间,不言而喻了。
诗的第三、四句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希望友人在边庭不要逗留太久,而要早作归计。
但诗人不从行者方面着笔,而反从居者方面着笔;
并非从正面写离情,而是从对面来映衬,同时在从居者着笔时又不直接从诗人自己着笔,而是从友人最亲近的人——他的妻子那一方着笔。
这是一联自然流动的对仗,它以燕支山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以红粉楼代指友人妻子,从设想红粉佳人计日而待丈夫的归期,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
这就是不落俗套,不露痕迹,将前人反复吟咏过的离情别绪刻画得十分生动而细腻,表现出诗人高妙的抒情技巧。
清人袁枚《续诗品·取经》要求作诗“揉直使曲,叠单使复”,以避免使读者“一览而竟,倦心齐生”。
此诗之贵即在于“曲”,不过短短四句,却意婉而情深,富有含蓄之美。
诗的主旨是送别,在古典诗歌中是一种平常的的题材,若泛泛设辞,平平而起,直率地抒写送行时的留恋和盼望之情,会显得毫无韵致,令人倦厌。
诗人不愧写情高手,他刻意求新,以复笔与巧笔绘出优美深远的抒情境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8-29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7131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