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闺情 文翻注译赏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开,斜坠的云鬓,双手衬着雪白的香腮。
她的眼波灵活可动就像能说话一样。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笔下的纸笺写了一半上面全是寄托自己娇嗔和思念的话语。
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绣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处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开了。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鸭形发式,或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香腮:唐代温庭筠有“鬓云欲度香腮雪。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味道。
笺:纸,指信笺、诗笺。
半笺娇恨:半纸怨艾之辞。
月移花影:唐代元稹《莺莺传》:“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开,斜坠的云鬓,双手衬着雪白的香腮。
她的眼波灵活可动就像能说话一样。
绣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处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开了。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鸭形发式,或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香腮:唐代温庭筠有“鬓云欲度香腮雪。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笔下的纸笺写了一半上面全是寄托自己娇嗔和思念的话语。
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味道。
笺:纸,指信笺、诗笺。
半笺娇恨:半纸怨艾之辞。
月移花影:唐代元稹《莺莺传》:“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
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情绪来。
但这首词与这两种风格都显然不同,应该属于词人最早一批描写纯真爱情的词作。
当时的词人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落到笔端,也丰富地体现了女性细腻的心思。
起笔便带出了不同寻常的女性之美。
“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
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
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
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
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诗里最有体现,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
发展到李清照手里,添上一层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种似真实幻、难以言说的美妙意境。
再则,“秀面”“芙蓉”“笑”“开”两两相对,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
此外“开”之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
“斜飞宝鸭衬香腮”,承接上句,继续写少女的美貌。
她又贴花饰,又戴宝鸭,正是一个着意打扮的初恋少女。
“眼波才动被人猜。
”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想什么呢?
显然是心上人。
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人,可能有时想起,越想越高兴,表情不对,被人注意到了。
于是她心里打起鼓来:“不会被别人发现了吧?
他会怎么想?
天啦,多羞人呀!
”这种手法也见于唐诗,皇甫松《采莲子》中就有“遥被人知半日羞”。
其实,别人也许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异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过在她看来,这却很可能,特别是很难为情,这种狐疑更给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显生动。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把上下两阙的因果衔接和少女此时的心理展示了出来。
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虽作定语,但关联词的意味还保留着,给人以一种“虽然一面……,但是半笺……”的感觉,这不得不说又是女性思维之巧。
后半句什么意思呢?
笺即是书信,显然是久不见面,才以书信传达爱意,娇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种小情愫,小埋怨(大家懂得……)。
连起来是说,虽然我这么喜欢你,但你总也不来看我,只好以书寄怀。
信上写的是什么呢?
“月移花影约重来”。
明月上移,花影摇动,到那时我们来幽会吧!
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会的宝地,女主人公此语表现了其对未来的期待。
综合全词来看,词人出色地发挥了女性思维的长处,在氛围、比拟、画面以及细节的捕捉上,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艺术天分。
词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处青春爱情之中,情绪难免波动,其性格也颇富变化。
她倩然一笑,美丽活泼;
眼波流转,细腻羞涩;
凝视花月,苦苦思恋;
写信抒怀,大胆追求。
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动时复杂的心理。
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胆的,也是美好的。
这正寄寓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715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