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文翻注译赏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夜里大醉之后,来不及卸妆就和衣而睡,发髻上还擂着梅花的残枝。
浓郁的花香将我从沉醉中熏醒,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
因为花香惊破了我的好梦,路途遥远我还没有到达故乡。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夜悄然无声,伴着我的,只有天上的斜月和眼前的翠书。
我能干什么呢?
只能无聊地用手搓揉着残损的花瓣,闻闻手中的余香,再发会儿呆来消磨这时光。
参考资料: 1、 王重阳.唐诗宋词译注(下)宋词三百首:沈阳出版社,1995:149-150 2、 李清照 等.漱玉词:万卷出版公司,2009:42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è)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沉醉:大醉。
梅萼:梅的萼片,此处代指梅。
萼,花瓣外面的一层小托片。
熏被:被香料熏过的被子。
远:一作“断”。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niǎn)余香,更得些时。
悄悄:寂静无声。
依依:留恋难舍,不忍离去之意。
更:又。
挼:揉搓。
捻:用手指搓转,如捻麻绳,其揉搓程度比“挼”更进一层。
得:需要。
些:一作“此”。
参考资料: 1、 王重阳.唐诗宋词译注(下)宋词三百首:沈阳出版社,1995:149-150 2、 李清照 等.漱玉词:万卷出版公司,2009:42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è)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夜里大醉之后,来不及卸妆就和衣而睡,发髻上还擂着梅花的残枝。
浓郁的花香将我从沉醉中熏醒,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
因为花香惊破了我的好梦,路途遥远我还没有到达故乡。
沉醉:大醉。
梅萼:梅的萼片,此处代指梅。
萼,花瓣外面的一层小托片。
熏被:被香料熏过的被子。
远:一作“断”。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niǎn)余香,更得些时。
夜悄然无声,伴着我的,只有天上的斜月和眼前的翠书。
我能干什么呢?
只能无聊地用手搓揉着残损的花瓣,闻闻手中的余香,再发会儿呆来消磨这时光。
悄悄:寂静无声。
依依:留恋难舍,不忍离去之意。
更:又。
挼:揉搓。
捻:用手指搓转,如捻麻绳,其揉搓程度比“挼”更进一层。
得:需要。
些:一作“此”。
参考资料: 1、 王重阳.唐诗宋词译注(下)宋词三百首:沈阳出版社,1995:149-150 2、 李清照 等.漱玉词:万卷出版公司,2009:42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一般诗词所咏之梅,多是凌寒怒放,傲立枝头的,对残梅则不屑于咏叹赞赏。
这首咏梅词却不落前人窠臼,选取新的角度写梅。
上片写词人醉眠后,残梅的幽香对她所发生的作用。
首句虽未写饮酒的动机和场面,直截写酒后入睡,但从“沉醉”一词可以窥见词人饮酒之多和心绪之恶。
一个“迟”字进一步透露出沉醉的状态,心情的抑郁和词人懒于卸装的倦怠神情。
下句“酒醒”从首句“沉醉’”而来,由醉到醒,在内容上进了一层,在笔法上宕开一笔,同时为“熏破春睡”张本:酒意渐消,春睡才会被梅香熏破。
“熏破”二字,通过嗅觉强调出梅香的浓烈。
春困又加沉醉,所以睡得一定很甜;
梦中得归故乡,所以心情暂时很美。
“梦远不成归”,作者以梦写愁,揭示全词主旨。
“梦远”是梦中返回遥远的故乡。
词人似乎有些埋怨梅香太浓,打断了自己的美梦。
她的梦魂本来正沿着回乡之路,飘飘忽忽飞得很远很远,“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归乡千里路,也许能回到故乡,也许能与亲人团聚吧。
但现实是故乡已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回去谈何容易。
词人只有借助梦境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暂时慰藉,这是非常不幸的。
而怀乡之情,故国之思又是非常殷切的。
李煜在其《菩萨蛮》中有“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的句子。
用梦表达在现实中久萦于心而实际上又无法实现的强烈愿望,确实能收到情在词外的效果。
更何况这美梦被梅花扰断,希望又成泡影。
词人无限感叹,惘然若失。
这种对梅香的“怨”也正是词人欲归不得的怨。
这种幽怨像无端的乱絮,久已缭绕心头,“夜来沉醉”不过是为了借酒浇愁罢了。
断梦,给人留下遗憾,留下回味的馀地,它比一个完整的梦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梦远不成归”一句,集中表现了词人强烈的思乡怀人之倩,欲归不得之苦。
下片集中写词人醒来后,依托于梅花的百无聊赖的心绪,也表现了词人在孤寂的环境中思念故土的执著情态。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寥寥数语,勾画了一幅春夜无眠图。
梦醒以后,久不成寐,帘筛月影,月伴无眠,夜深人静,月亮缓缓移动,绿色的窗帘低垂着。
此句描绘寂静的环境。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其思念故乡的深沉感情。
“人悄悄,月依依”是对偶句。
孤独一人,中夜不寐,故觉“悄悄”;
皓月缓缓移动,含情脉脉,故曰“依依”。
“悄悄”不仅活现人物的姿态,还能令人想见人物的凝思冥想之状。
用“依依”来描绘月亮移动,十分切贴,它又和“人俏悄”所显示的夜深人静的气氛和谐统一,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翠帘垂”在描写客观物态中,更增加几分静谧。
一个“垂”字更增加了夜的沉寂。
这幅清淡的月夜图,成功地烘托出词人孤单清冷的内心世界。
“更挪”“更捻”的连续动作,突现了词人百无聊赖的心理。
这单调的动作,包含着复杂的心绪。
词人所思早已不只在梅上。
或许她是在追忆梦中的情景,或许是在回忆昔日的生活,或许是由残梅想到自己眼下的处境,或许是对梅花产生了怜惜之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在这深夜里,是残梅勾起了词人的伤心事,又只有残梅还能陪伴着她,排遣她心头的愁绪,消磨这难挨的时光。
“更援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三“更”相迭,含蕴无穷,将词人的感情表现得婉曲有致。
作者在勾勒客观环境的同时,寓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地。
所用排比句式,既合格律,又灵活多变。
这首咏梅词,没有把笔墨集中在写梅的姿容、特质上,而是缘梅抒情,以残梅的幽香为引线,串联全篇。
全词以写头戴残梅沉醉入睡开始,继由梅香“熏破春睡”使“梦远不成归”,引起词人心情的怅惘;
甜美的梦境与凄苦的现实互为映衬,深刻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全词虽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含愁。
“梦远不成归”使人愁;
“人悄悄,月依依”同样使人愁;
“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更把词人内心的愁绪通过动作表现褥淋漓尽致。
国破家亡,流落他乡,一腔怨恨,借梅而发。
咏梅而意不在梅,正是这首咏物词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148-151 2、 韦建平 等.李清照词赏析:辽宁大学出版社,1982:169-17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7160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