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作者: 吕本中 朝代: 宋代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13-314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

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

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

满,此指月圆;

亏,此指月缺。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13-314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

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

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

满,此指月圆;

亏,此指月缺。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13-314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这首词是写别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

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

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

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

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

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

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

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这个“江楼月”的比喻,在艺术上具有特色。

钱钟书先生讲到“喻之二柄”,“喻之多边”。

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

像李白《志公画赞》:“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超妙而不可即也”,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

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是为心痒之恨词”。

同样用月作比喻,一个是表示敬仰赞美,一个是表示怨恨,感情不同,称为二柄。

“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

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

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

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

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明之在月,犹《墨经》言坚若白之在石,‘不相外’而‘相盈’……。

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

……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

月亦可喻目,洞瞩明察之意,如苏轼《吊李台卿》,‘看书眼如月’。

”(《管锥编·周易正义·归妹》)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比明亮,比明察,这是比喻的多边。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到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

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

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

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

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

命意不同。

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

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

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

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

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

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

这些是作者独具的感情,所以写得那样真实而独具特色。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

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

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

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

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

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

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

《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

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7992650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