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 文翻译赏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44 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0-171 3、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天涯:一指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
二指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
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
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莺啼:莺鸣。
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
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
”“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
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
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44 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0-171 3、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
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
“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
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
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
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
“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
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
“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
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
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
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
著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苶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
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可悲。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
“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
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干,只有托啼莺寄恨了。
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
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
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
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
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最高花”之所以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
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非常相似,和李商隐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
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往往会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
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参考资料: 1、 宋廓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05-1206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22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