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以白石连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莲花自在佛前。

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

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莲。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在清霜寒露降满苔藓的夜里,经常梦到他这位老朋友。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龙宫与雁塔一样的极高。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以舍利弗为代表的阿罗汉,不会最上乘义,停留在小乘极果,不以成佛为最究竟之目标,直到法华会上, 方才回小向大,发愿成佛。

参考资料: 1、 吴慧.李商隐诗要注新笺 下:方志出版社,2010.05:979-800 2、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333-334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

共:冯浩注:共,即供。

六时:冯浩注《魏书·释老志》:六时礼拜。

愚按: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阿弥陀传》: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龙宫:朱注《法华经》:文殊师利坐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

冯日:佛家每谓经典为法海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也,亦日龙藏。

《佛说法海经》:大海之中,神龙所居。

诸龙妙德难量,造天宫,品物之类,无不仰之,吾僧法亦复如是。

《纂灵记》:华严大经,龙宫有三本,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入龙宫,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流传天竺,即今所传华严经也。

庾信碑文:龙藏之所不尽。

诸天:道源注: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日诸天,佛经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

雁塔:《大唐西域记》: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若得此雁,可充饮食。

”一雁退飞,投身自殒。

佛谓比邱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西安市有大雁塔、小雁塔。

大雁塔在慈恩寺,唐高宗时建。

小雁塔在荐福寺,唐中宗时建。

雁塔:道源注《西域记》:昔有比丘见群雁飞翔,思日:若得此雁,可充饮食,忽有一雁投下自殒。

佛谓比丘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鹙子:指舍利弗。

道源注舍利弗,此云鹙子,连母为名。

以其取涅架一日之价,故不知有上乘,亦非真阿罗汉。

佛为授记,乃知真是佛子,得佛法分。

冯浩注:《因果经》: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为第一。

世尊为舍利弗广说四谛,即得阿罗汉果。

《法华经音释》:舍利弗,此云鹜子,连母为名。

其母名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美好,弗即子也。

真罗汉:冯浩注《四十二章经》:阿罗汉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修行本起经》:得一心者,万邪灭矣,谓之罗汉。

罗汉者,真人也。

会:领会,理解。

不会:不懂。

牛车上乘:朱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

《释迦成道记》注:羊车,喻声闻乘;

鹿车,喻缘觉乘;

牛车,喻菩萨乘。

俱以运载为义。

前二乘,方便施设,惟大白牛车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

《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上乘禅。

冯浩注《妙法莲华经》:长者诸子于火宅中恋著戏处,无求出意。

长者设方便,言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可以游戏,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诸子争出火宅,白父,愿时赐与。

尔时长者各赐一大车珍奇杂宝而庄严之,驾以白牛。

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

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

佛告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

于三界火宅为说三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如求牛车。

如来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

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

愚按:上引注文中之火宅,乃佛家比喻烦恼之俗界。

言人有情爱纠缠,如居火炕之中,故名。

上乘:佛家广大圆通之要道。

参考资料: 1、 吴慧.李商隐诗要注新笺 下:方志出版社,2010.05:979-800 2、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333-334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以白石连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莲花自在佛前。

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

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莲。

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

共:冯浩注:共,即供。

六时:冯浩注《魏书·释老志》:六时礼拜。

愚按: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阿弥陀传》: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在清霜寒露降满苔藓的夜里,经常梦到他这位老朋友。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龙宫与雁塔一样的极高。

龙宫:朱注《法华经》:文殊师利坐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

冯日:佛家每谓经典为法海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也,亦日龙藏。

《佛说法海经》:大海之中,神龙所居。

诸龙妙德难量,造天宫,品物之类,无不仰之,吾僧法亦复如是。

《纂灵记》:华严大经,龙宫有三本,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入龙宫,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流传天竺,即今所传华严经也。

庾信碑文:龙藏之所不尽。

诸天:道源注: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日诸天,佛经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

雁塔:《大唐西域记》: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若得此雁,可充饮食。

”一雁退飞,投身自殒。

佛谓比邱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西安市有大雁塔、小雁塔。

大雁塔在慈恩寺,唐高宗时建。

小雁塔在荐福寺,唐中宗时建。

雁塔:道源注《西域记》:昔有比丘见群雁飞翔,思日:若得此雁,可充饮食,忽有一雁投下自殒。

佛谓比丘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以舍利弗为代表的阿罗汉,不会最上乘义,停留在小乘极果,不以成佛为最究竟之目标,直到法华会上, 方才回小向大,发愿成佛。

鹙子:指舍利弗。

道源注舍利弗,此云鹙子,连母为名。

以其取涅架一日之价,故不知有上乘,亦非真阿罗汉。

佛为授记,乃知真是佛子,得佛法分。

冯浩注:《因果经》: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为第一。

世尊为舍利弗广说四谛,即得阿罗汉果。

《法华经音释》:舍利弗,此云鹜子,连母为名。

其母名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美好,弗即子也。

真罗汉:冯浩注《四十二章经》:阿罗汉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修行本起经》:得一心者,万邪灭矣,谓之罗汉。

罗汉者,真人也。

会:领会,理解。

不会:不懂。

牛车上乘:朱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

《释迦成道记》注:羊车,喻声闻乘;

鹿车,喻缘觉乘;

牛车,喻菩萨乘。

俱以运载为义。

前二乘,方便施设,惟大白牛车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

《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上乘禅。

冯浩注《妙法莲华经》:长者诸子于火宅中恋著戏处,无求出意。

长者设方便,言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可以游戏,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诸子争出火宅,白父,愿时赐与。

尔时长者各赐一大车珍奇杂宝而庄严之,驾以白牛。

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

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

佛告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

于三界火宅为说三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如求牛车。

如来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

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

愚按:上引注文中之火宅,乃佛家比喻烦恼之俗界。

言人有情爱纠缠,如居火炕之中,故名。

上乘:佛家广大圆通之要道。

参考资料: 1、 吴慧.李商隐诗要注新笺 下:方志出版社,2010.05:979-800 2、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333-334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诗文中流露出感伤颓废的情调、缥渺虚无的色彩。

他自己曾在《樊南乙集·序》中说:“三年以来,丧失家道。

开居忽忽不乐,始克I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

”这首诗就是他这种思想的具体反映。

“楚公”其人,历来无确考。

现此诗中之意。

可能是一位老衲。

  “白石莲花谁所共。

六时长捧佛前灯。

”诗一开头,便切题描写寺院中的石灯台。

“白石莲花”即石灯台。

《道源》一书注日:“番白石为莲花台,捧灯佛前。

“共”是“供”的通假字。

“六时”一词《大唐西域记》一书中有所说明:“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佛经中所谓“六时”等于如今的二十四小时。

寺院中放置着白石凿成的莲花灯台,它整天整夜都在佛前捧着灯火,为佛家不可缺少之物。

  接下两句:“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因见院中秋色而忆念西山老僧。

前一句写秋色:深秋时节,木叶尽脱,连那院中碧绿的苔藓也逃不掉寒秋的淫威,在重生的霜露之下,显出衰败之态。

目睹眼前凄凉的秋景,诗人不由得想起南山那位体衰多病的老僧,此时他的情况怎样呢?

于是诗人便引经据典,设想僧人所处的佛家圣地的情况:“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法华经》上说舍利佛文殊师“乘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水面),住在虚空之中”。

此处之“天”与我们如今所说的天不同。

按佛经所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天。

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为四天,此处之“天”指佛家所处的清净光明的胜境。

“雁塔”一词出自《大唐西域记》,此书中载:有佛比丘在路上行走,忽然发现群雁飞翔.于是开玩笑说:“今天众和尚饭不够吃。

”一只大雁向后退着飞,投身自杀。

佛家感动,便建一塔,把雁葬在下面。

在诗人的想象中,佛境不仅广大无边,而且清静光明。

诗人用这样的笔法,把南山老僧所处之境描绘得如此之好。

同时,此联也是借大海和雁塔暗暗点出佛家教义之“博大精深”。

  最后两句:“漫夸骛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这是对“楚公”的赞语。

此处“骛子”指舍利弗。

舍利弗名字与母亲名相连。

其母名为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特剐好看。

“罗汉”本意是修行得道的圣者。

《四十二章经》中说阿罗汉能飞行变化。

随愿久住,而其所居之处,天地为之感动。

言其道法之高深。

这里是在说舍利弗为修行得道之圣。

“不会”即不理解。

“牛车”、“上乘”都是佛家语。

按佛书《妙法莲花经》中所说:“如来佛曾为众僧说三乘,三乘即声闻乘,辟支佛乘和佛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都不如佛乘,因为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如求牛车。

”因此“牛车”为佛家大乘也即诗中所说的“上乘”,其根本意思是指佛家圆通广大的要道。

  诗人在这最后两句中首先称赞舍利弗是“真罗汉”,即修行得道的长者,但他还没有理解佛家的“上乘”即那圆通广大的要道,言外之意便是“楚公”才真正懂得了佛家的“上乘”之法,即佛家要道。

  这首诗在思想性上无足可取,只是玄而又玄的禅家之语。

不过在用典上还有些特色。

不见牵强与堆砌之痕,比较自然。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6-87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27610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