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

梅花随凉风飘落,忧伤的笛声传来,已是寂寞黄昏。

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

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

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268页 2、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44-45页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lóng)明。

残雪:尚未化尽的雪。

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

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

月胧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

我是人间惆(chóu)怅(chàng)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客:过客。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268页 2、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44-45页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lóng)明。

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

梅花随凉风飘落,忧伤的笛声传来,已是寂寞黄昏。

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残雪:尚未化尽的雪。

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

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

月胧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

我是人间惆(chóu)怅(chàng)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

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

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客:过客。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268页 2、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44-45页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

  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

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

这句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

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

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

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

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

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

  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

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词人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

这句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联系了上片下片,将夜半笛声同忆平生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用一个结尾来营造一个新的开始,也就是“忆平生”三个字,这三个字能引导人们联想到词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东西,可以说是个很好的留白。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154-155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64100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