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咏弦月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

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

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301页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月:上弦月,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

青霄:蓝天,天空。

画阑:刻有画图的栏杆。

红桥:当指有雕饰的桥,或仅仅是对桥的雅称。

一说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红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裙带北风飘:语出李端《拜新月》: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301页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

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

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初八月:上弦月,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

青霄:蓝天,天空。

画阑:刻有画图的栏杆。

红桥:当指有雕饰的桥,或仅仅是对桥的雅称。

一说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红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裙带北风飘:语出李端《拜新月》: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301页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古诗词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

词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

纳兰的这首《望江南》即其一例。

这首小词清丽空灵。

前两句平淡起笔,以碧空悬半镜喻初八上弦之月,随意着墨之间勾勒出一派清冷素雅景致。

后接以倚阑不语的娇人情景,又转而刻画月移梅影极蕴情昧的景象。

清初著名文人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是这样描述它的:   朱栏数丈,远通两岸,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

而荷香柳色,曲槛雕盈,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

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

  戏曲作家李斗亦形容它如“丽人靓妆照明镜中”。

在桥上观瘦西湖美不胜收,文人墨客皆好在此凭栏吊古,吟诗赋文。

连通两岸的红栏木桥,荷花飘香杨柳映色,春夏之际空气中浮动着乐声香气,在这精工雕画的红桥四周形成一种令人沉迷的情境。

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稹(后人亦称王渔洋)也是为红桥之美深深着迷的人之一。

康熙三年(1664年)春,他与诸名士游赏红桥,一连作了《冶春绝句》二十首,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是:红桥飞跨水当中,日午画船桥下过,一字栏杆九曲红。

衣香人影太匆匆。

唱和者更众,一时形成“江楼齐唱《冶春》词”的空前盛况。

由此可见,此处所状情景,定是精工华美之至,才能让多少文人才子对它倾心不已。

而在这样一个夜晚,初八之上弦月斜挂天边,雕栏画栋在清辉之下寂寂无声,妻子独倚画阑,不语,不言。

这清空之中出现的缥缈人迹,在读者尚未回过神来的时候又已渐远,梅枝摇曳,疏影乱,暗香浅。

  最后“裙带北风飘”一句,来自唐朝李端《拜新月》一诗。

纳兰这一句化用可谓巧妙。

李端诗中所写,是为少女拜月的情态。

诗中少女因心中许多言语无可诉说,故无奈而寄托明月。

而纳兰词中这上弦月夜独立画桥的女子,内心有相似愁绪。

其实,月辉清冷空灵,女子对月所思,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

现只描摹月下独立,只勾勒心绪悠远,情意更醇,韵味更浓。

空街无人,临风对月,缥缈之形,真纯之情,可怜惜之态,不由让人思及《洛神赋》中“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皎皎兮若轻云之闭月”等句,令人神往。

而纵观全词,这神秘女子于寒风之中,观月,离去,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末句以风中飘动的罗带,暗指李端《拜新月》诗意,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的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

自“斜倚画阑娇不语”一句起,接连三句可谓精勾细画,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表面看,似即写词人的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

而空远之景与罗带翻飞的细节彼此映衬,人物亭立的倩影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词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一词五句而能翻转折进,于平淡中饶蕴深情,确是浑朴超妙。

前后相映之间,词人的无聊心绪、无限愁情,全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聂小睛编.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第351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67988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