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文注
风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凤髻(jì)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méng)。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
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
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
唐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此处借指亡妻。
湿月:湿润之月。
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
信得羽衣传钿(diàn)合,悔教罗袜葬(zàng)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
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
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罗袜:丝罗织成之袜。
此处代指亡妻的遗物。
倾城,美女之代称,语出《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
这里代指亡妻。
雨淋铃:即雨霖铃。
唐教坊曲名。
据唐郑处诲《唐明皇杂录补遗》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里是说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4:146-147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29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84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