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我的归宿在哪里?

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夫君啊!

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参考资料: 1、 王洪.《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年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tù)丝花。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

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

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引:避开,退却。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托:寄托,依靠。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竞:争逐,比赛。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cháo)双翡(fěi)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上宿:指睡觉。

参考资料: 1、 王洪.《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年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tù)丝花。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

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

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引:避开,退却。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托:寄托,依靠。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竞:争逐,比赛。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我的归宿在哪里?

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中巢(cháo)双翡(fěi)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夫君啊!

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上宿:指睡觉。

参考资料: 1、 王洪.《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年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这是一首怨妇诗。

李太白乃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

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

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

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

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

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

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

过去,男主外、女主内。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

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

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973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