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zhuó)无相亲。

间:一作“下”,一作“前”。

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yāo)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既:已经。

不解:不懂,不理解。

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同交欢:一起欢乐。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miǎo)云汉。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

期:约会。

邈:遥远。

云汉:银河。

这里指遥天仙境。

“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zhuó)无相亲。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间:一作“下”,一作“前”。

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yāo)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既:已经。

不解:不懂,不理解。

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同交欢:一起欢乐。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miǎo)云汉。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

期:约会。

邈:遥远。

云汉:银河。

这里指遥天仙境。

“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

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

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

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

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

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

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

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

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

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月下独酌四首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更多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zhuó)无相亲。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间:一作“下”, 一作“前”。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将:和,共。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pái)徊(huái),我舞影零乱。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miǎo)云汉。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大道: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酒中趣:饮酒的乐趣。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咸阳城:此指长安城。“城”一作“时”。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径须:直须。李白《将进酒》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穷通: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穷愁:穷困愁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千万端:一作“有千端”。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hān)心自开。酒圣:谓豪饮的人。宋曾巩《招泽甫竹亭闲话》诗:“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乐饮:畅饮。《史记·高祖本纪》:“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蟹(xiè)螯(áo)即金液,糟丘是蓬莱。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喻美酒。唐白居易《游宝称寺》诗:“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尸子》卷下:“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乘月:趁着月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zhuó)无相亲。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间:一作“下”, 一作“前”。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将:和,共。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pái)徊(huái),我舞影零乱。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miǎo)云汉。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大道: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酒中趣:饮酒的乐趣。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咸阳城:此指长安城。“城”一作“时”。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径须:直须。李白《将进酒》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穷通: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穷愁:穷困愁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千万端:一作“有千端”。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 所以知酒圣,酒酣(hān)心自开。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酒圣:谓豪饮的人。宋曾巩《招泽甫竹亭闲话》诗:“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乐饮:畅饮。《史记·高祖本纪》:“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蟹(xiè)螯(áo)即金液,糟丘是蓬莱。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喻美酒。唐白居易《游宝称寺》诗:“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尸子》卷下:“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乘月:趁着月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3、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月下喜吕郎中除兵部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北阙云间见碧天,南宫月似旧时圆。

喜看列宿今朝正,休叹参差十四年。

平原郡公夜宴月下待瀛国公归寓府

作者: 汪元量 朝代: 宋代

春事阑珊梦里休,他乡相见泪空流。

柳摇楚馆牵新恨,花落吴宫忆旧游。

渴想和羹梅已熟,饥思进饭麦初收。

瀛洲归去琅玕长,月朗风熏十二楼。

月下寄徐希仁

作者: 卢仝 朝代: 唐代

夜半沙上行,月莹天心明。

沙月浩无际,此中离思生。

上天何寥廓,下地何峥嵘。

吾道岂已矣,为君倾兕觥。

月下作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畏暑不巾袜,步月榰短筇,瘦身发鬅鬙,顾影如孤松。

径幽萤阖开,池涨鱼噞喁。

飞泉穿北垣,珠玉相撞舂。

东湖更奇绝,百亩银初熔,但能抱琴往,绝恨欠鹤从。

重露倾荷盘,微风堕芙蓉。

欢言美清夜,缥渺吹疏钟。

空中飞僊人,粲然冰雪容,笑我老尘世,不记瑶台逢。

月下小酌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昨日雨遶檐,孤灯对搔首;

今夜月满庭,长歌倚衰柳。

世变浩无穷,成败翻覆手。

人生最乐事,卧听压新酒。

我归自梁益,零落怆亲友,纷纷堕鬼录,何人得长久?

後生多不识,讵肯顾衰朽?

一杯无与同,敲门唤邻叟。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湖水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

久判野鹤如霜鬓,遮莫邻鸡下五更。

宿龙华山中寂然无一人方丈前梅花盛开月下独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梅花如高人,枯槁道愈尊。

君看在空谷,岂比倚市门,我来整冠佩,洁斋三沐熏,亦思醉其下,燕惰恐渎君。

敬抱绿绮琴,玄酒挹古樽。

月明流水间,一洗世浊昏。

摹写香与影,计君已厌闻。

老我少杰思,尚喜非陈言。

月下醉题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黄鹄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

闭门种菜英雄老,弹铗思鱼富贵迟。

生拟入山随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

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12345 共7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