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越台 文
日出入行 文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夜雨 文翻注译赏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故乡遥远无法回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参考资料: 1、 沈兰等.古汉语常用词典 :长春出版社,2010年:62.152.122.156.298.512.632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乡:家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zhān)望。
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晓:到来,来临。
正:此时。
苍苍:纷纷。
不学头陀(tuó)法,前心安可忘。
头陀:苦行僧。
安:怎么。
参考资料: 1、 沈兰等.古汉语常用词典 :长春出版社,2010年:62.152.122.156.298.512.632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乡:家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zhān)望。
故乡遥远无法回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晓:到来,来临。
正:此时。
苍苍:纷纷。
不学头陀(tuó)法,前心安可忘。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头陀:苦行僧。
安:怎么。
参考资料: 1、 沈兰等.古汉语常用词典 :长春出版社,2010年:62.152.122.156.298.512.632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
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
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
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
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
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
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许多意像,灯、堂、天、风雨。
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
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
一个“况”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
“夜”是时间,在“夜”之前诗人用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夜”,“残灯”。
灯从晚上点,点到残,一定已是深夜。
诗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着心中的恋人。
残灯昏暗的光下,长长的灯芯使光闪烁着,诗人在这情景万分伤心,没有言自然显得寂静,寂静使屋子显得“空”,显得寂寥。
“空”不一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因为缺少“人”。
夜雨同话五更的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
“秋天”“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
“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的描写,又是诗人此时的心境。
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着色,分染过的白描已经基本上上好了颜色。
最后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用直抒胸意的写法,将全诗推向高潮。
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
诗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在这无果的结局中谢幕,无数的思念,向何处倾诉。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
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
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刘星辰.白居易诗集品鉴:四川大学 ,2005年:26-35 2、 王天慧.乐府诗研究:南京大学,2006年:50-58 3、 王维安.白居易作品鉴赏:北京大学,2003年:41-52
答梦得闻蝉见寄 文
晓眠后寄杨户部 文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太湖石 文
他山岂无石,厥状皆可荐。
端然遇良工,坐使天质变。
或裁基栋宇,礧砢成广殿。
或剖出温瑜,精光具华瑱。
或将破仇敌,百炮资苦战。
或用镜功名,万古如会面。
今之洞庭者,一以非此选。
槎牙真不才,反作天下彦。
所奇者嵌崆,所尚者葱蒨。
旁穿参洞穴,内窍均环钏。
刻削九琳窗,玲珑五明扇。
新雕碧霞段,旋破秋天片。
无力置池塘,临风只流眄。
乞彩笺歌 文
浣花溪上如花客,绿闇红藏人不识。
留得溪头瑟瑟波, 泼成纸上猩猩色。
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
不使红霓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
蜀客才多染不供, 卓文醉后开无力。
孔雀衔来向日飞,翩翩压折黄金翼。
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砻山岳罗星斗。
开卷长疑雷电惊, 挥毫只怕龙蛇走。
班班布在时人口,满袖松花都未有。
人间无处买烟霞,须知得自神仙手。
也知价重连城璧, 一纸万金犹不惜。
薛涛昨夜梦中来,殷勤劝向君边觅。
捣衣曲(一作送衣曲) 文
月明中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
妇姑相对神力生, 双揎白腕调杵声。
高楼敲玉节会成,家家不睡皆起听。
秋天丁丁复冻冻,玉钗低昂衣带动。
夜深月落冷如刀, 湿著一双纤手痛。
回编易裂看生熟,鸳鸯纹成水波曲。
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 文
耿耿宵欲半,振衣庭户前。
浩歌抚长剑,临风泛清弦。
晴霜丽寒芜,微月露碧鲜。
杉梧韵幽籁,河汉明秋天。
良夜虽可玩,沉忧逾浩然。
楼中迟启明,林际挥宿烟。
晨风响钟鼓,曙色映山川。
滔滔天外驶,杲杲朝日悬。
因穷西南永,得见天地全。
动植相纠纷,车从竞喧阗。
鳣鲔跃洪流,麇麚倚荒阡。
嗈嗈白云雁,嘒嘒清露蝉。
一气鼓万殊,晦明相推迁。
羲和无停鞅,不得常少年。
当令志气神,及此鬓发玄。
岂唯十六族,......更多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 文
公才如洪河,灌注天下半。
风日未尝撄,昼夜圣所叹。
名世二十年,穷无歌舞玩。
入宫又见妒,徒友飞鸟散。
一饱事难谐,五车书作伴。
风雨暗楼台,鸡鸣自昏旦。
虽非锦绣赠,欲报青玉案。
文似离骚经,诗窥关雎乱。
贱生恨学晚,曾未奉巾盥。
昨蒙双鲤鱼,远托郑人缓。
风义薄秋天,神明还旧贯。
更磨荐祢墨,推挽起疲懦。
忽忽未嗣音,微阳归候炭。
仁风从东来,拭目望斋馆。
鸟声日日春,柳色弄晴暖。
漫有酒盈樽,何因见此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