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文
封丘作 文翻注译
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文
第一折(冲末扮马丹阳上,诗云)雪瓮冰齑满箸黄,沙瓶豆粥隔篱香。
就中滋味无人识,傲杀羊羔乳酪浆。
贫道祖居宁海莱阳人也。
俗姓马,名从义,乃伏波将军马援之后。
钱财过万倍之余,田宅有半州之盛。
家传秘行,世积阴功。
初蒙祖师点化,不得正道,把我魂魄摄归阴府,受鞭笞之苦。
忽见祖师来救,化作天尊,令贫道似梦非梦,方觉死生之可惧也。
因此遂弃其金珠,抛其眷属,身挂一瓢,顶分三髻。
按天地人三才正道,正一髻受东华帝君指教......更多
曲龙山歌 文
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颜色映光明砂。
玉绳金枝有通籍, 五岳三山如一家。
遥指丛霄沓灵岛,岛中晔晔无凡草。
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石台石镜月长明, 石洞石桥连上清。
人间妻子见不识,拍云挥手升天行。
摩天截汉何潇洒,四石五云更上下。
下方小兆更拜焉, 愿得骑云作车马。
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
圣人之意有所在, 曲龙何在在海中。
石室玉堂窅玲珑,其下琛怪之所产, 其上灵栖复无限。
无风浪顶......更多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文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
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 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
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北山种松柏,南山种蒺藜。
出入虽同趣,所向各有宜。
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
我心若虚空,此道将安施。
暂过伊阙间,晼晚三伏时。
高阁入云中,芙蓉满清池。
要自非我室,还望南山陲。
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
一畦未及......更多
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文赏
子月水寒风又烈。
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
谋自拙。
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
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
长欢悦。
不知人世多离别。
子月水寒风又烈。
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
谋自拙。
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
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
长欢悦。
不知人世多离别。
洪适的《渔家傲引》,共有词十二首。
词前有骈文“致语”,词后有“破子”、“遣队”。
十二首词分咏渔家一年十二个月的生活情景,从“正月东风初解冻”起,至“腊月行舟冰凿罅”止,词体与《渔家傲》无异。
首句“子月水寒风又烈”,是在描写“子月”(即农历十一月)的特定环境下,渔家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情趣。
词的上片,写渔人顶烈风,涉寒水,捕鱼落空。
“水寒风又烈”,是“子月”的气候特征。
但这里并非泛写气侯,而是下文诸多内容的张本,渔人的劳动、生活、思想,皆与这种特定气侯相关联。
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
“圉圉”一句,写巨鱼的逃跑,形象逼真。
“圉圉”,困而未舒貌,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
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丙穴”,本来是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其地有鱼穴。
左思《蜀都赋》有“嘉鱼出于丙穴”句。
这里是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活用典故,如同己出。
“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
一个“从”字,把渔人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表现淋漓尽致。
上片结句进一步写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
渔人毕竟是旷达的。
在这片中,作者对渔人所流露的感情,是同情和怜悯的。
词的下片,变换了笔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写渔人的生活。
“昨夜”、“今宵”两句,是全词仅有的一组对句,描绘了渔人少有的闲适生活图景。
“醉眠”、“独钓”是写渔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以少见多,以少总多:“昨夜”、“今宵”和“西浦月”、“南溪雪”,是通过时间与场景的迅速变换来表现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妻子一船衣百结”则转写渔人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
此句字字用力,既有其具体性,又有其概括力,“衣百结”三字尤其着力,渔家的窘迫困顿,种种艰辛,都浓缩在这三字之中。
如此一家,偎依在“子月”的寒水烈风之中,不言而喻,在这种形象画面里,凝聚着作者的同情。
这也是当时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
结句则再转一笔,写渔人家庭生活中“贫也乐”的精神,虽穷困但团聚,自有其天伦之乐,而没有、也不知有人世间的那种离别之苦。
“不知”一句,脱鞲而出,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猛宕一笔,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且藏辞锋于婉转之中:明明是慨叹“人世多离别”,却又加“不知”二字,其实这里渔人的“不知”,正是作者所“深知”,唯其深知,才能这样由此及彼,不失时机,予以指斥,慨乎言之。
这种结尾,如豹尾回顾,相当有力。
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把渔人写成了劳动者,写成了真渔人。
以前此类词中出现的渔人形象,主要是杂有政治色彩的隐士,他们或是“蓑笠不收船不系”的懒散,或是“一壶清酒一竿风”(均见《敦煌曲子词》)的安逸,或是坐在钓船而“梦疑身在三山岛”(周紫芝《渔家傲》)的幻想。
他们“不是从前为钓者”,而是政治失意之后才“卷却诗书上钓船”(均见《敦煌曲子词》)别寻出路的,总之是“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五代李珣《渔父》)。
洪适这首词笔下的渔人却是“为鱼”的,他靠撒网为生,不同于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的隐士。
他也有“醉眠”的时候,但那酒,是“长把鱼钱寻酒瓮”(见“正月东风初解冻”首),是自己劳动换来的。
在这首词中,“西浦月”、“南溪雪”两句,点缀意境是很美的,再加上“醉眠”与“独钓”,似乎渔人也有点儿隐士风度了,但是词的下句便是“妻子一船衣百结”,直写其全家经济生活的艰辛,这是最能表现渔人处境的一笔,也正是以前词人笔下的“渔人”形象所独缺的。
至于“西浦月”、“南溪雪”,那是大自然的美,是造物主赋予全人类的,而渔人在烈风寒水中能够享受的,也就是只有这么一点点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拟行路难十八首 文翻赏
【中吕】满庭芳_铁马儿虚檐 文
铁马儿虚檐月明。
穿帘得失,注月前程。
只闻阃外将军令,肃肃宵征。
歌舞闹难蹅锦营,雨云闲偏战愁城。
嘶不定,钢肠人厌听,风入四蹄轻。
渔父词潇湘画中,雪翻秋浪,玉削晴峰。
莼鲈高兴西风动,挂起风篷。
梦不到青云九重。
禄不求皇阁千钟。
浮蛆瓮,活鱼自烹,浊酒旋篘红。
湘江汉江,山川第一,景物无双。
呼儿盏洗生珠蚌,有酒盈缸。
争人我心都纳降,和伊吾歌不成腔。
船初桩,芙蓉对港,和月倚篷窗。
吴头楚尾,江山入梦,海鸟忘机。
春日杂书八首 文
春风无形迹,贫舍亦时至。
欲将桃李蹊,易此冰霜地。
朝阳屋角暖,岸帻散衿袂。
迹来饬妻子,裘纩且饮费。
那知事大谬,暮雪卷风至。
单衣不得出,宛转眠被袂。
亦知事不久,顷刻度非易。
四邻同一欢,初不办此计。
天公擅万物,与夺得自恣。
如何倒寒燠,乃以命为戏。
次折仲古避寇浔州韵 文
我持十口家,不办一叶船。
贼声日夜急,欲济江无边。
身虽堕眢井,仰视犹有天。
天理傥未爽,偷儿浪垂涎。
洗心占罗池,稽首依灵泉。
竟以妻子免,百神果昭然。
得从浔江游,未断龙城缘。
为问米何如,买禾可论廛。
向来鱼菜市,十户八九旋。
令我喜折屐,喜定翻悲怜。
王师静江南,趋者人摩肩。
一日百回首,我非强项宣。
盛欲径梅庾,不然傍郴连。
终鲜孔方兄,留滞等谪迁。
尚念吾鼻祖,永怀旧山川。
往还武城居,家风到今传。
我方寻昨梦,一舸......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