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

作者: 唐珙 朝代: 元代

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

鹤帐有春留不得,碧云扶影下湘南。

作者: 唐珙 朝代: 元代

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

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作者: 唐珙 朝代: 元代
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宣和金书类臣稷,筋骨通神工瘦硬。大江南来万几暇,翰墨留神纵天性。驱驰羲献走颜柳,神游八法轻万乘。昭回云翰飞龙章,斡旋天机挥斗柄。长枪大剑竟何用,恢复有志还未定。太平遗老羔羊翁,草书时时发清兴。天资自可凌汗漫,笔力犹能造遒劲。年来神品不可得,醉素张颠夸草圣。残篇断简付覆缶,玉轴牙签同弃甑。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案头我正理蠹鱼,......更多

赵文敏书洛神赋

作者: 唐珙 朝代: 元代

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

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抵捂。

赵公书法宗二王,手写全篇复前古。

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俱未许。

残编断简久脱略,赵璧随珠获全睹。

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

人间欲见不易得,往往收藏秘天府。

江南故家多好事,一纸宁论白金估。

临池墨笔尽飞动,贯月虹光夜吞吐。

愿加十袭重珍护,却恐雷霆来下取。

题龙阳县青草湖

作者: 唐珙 朝代: 元代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参考资料: 1、 王洪,乔力等.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参考资料: 1、 王洪,乔力等.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

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

然而,就是这一首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

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读者所能体悟到的,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

“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

一、二两句,诗人即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

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

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

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

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

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

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

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

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

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

  再看三、四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

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

“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

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

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

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

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

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

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

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

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像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的表现而并不拘守于形貌之似,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拔俗。

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所少见。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85-1386页

澄碧堂

作者: 唐珙 朝代: 元代

黄河一清三千年,行潦灭没昆仑源。

我当濯足万里外,却怪尘土生青天。

何如曹溪一滴水,太阿削平如砺砥。

三江五湖不敢流,沧海无风清见底。

沅湘有脉通神州,乾坤无根元气浮。

青天在下水在上,铸出一片玻璃秋。

道人对此心自定,冷射瞳光双月影。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

韩左军马图卷

作者: 唐珙 朝代: 元代

将军西征过昆仑,战马渴死心如焚。

策勋脱鞍泻汗血,一饮瑶池三尺雪。

身如飞龙首渴乌,白光照夜瞳流月。

长河冻合霜草干,骏骨削立天风寒。

木牛沉绝粮道阻,中军饿守函谷关。

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

区区刍粟岂足豢,忠节所尽人尤难。

摩挲图画不忍看,万古志士空长叹。

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

作者: 唐珙 朝代: 元代

襄阳米友仁,作画但画意。

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