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昔人登览处,遗阁大江隅。

叠浪有时有,闲云无日无。

早凉先燕去,返照后帆孤。

未得营归计,菱歌满旧湖。

华山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

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书边事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调角:犹吹角。

断:占尽。

戍楼:防守的城楼。

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

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白日:灿烂的阳光。

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大汉:一作“大漠”。

穷边:绝远的边地。

蕃:指吐蕃。

情:心情。

似:一作“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调角:犹吹角。

断:占尽。

戍楼:防守的城楼。

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

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白日:灿烂的阳光。

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大汉:一作“大漠”。

穷边:绝远的边地。

蕃:指吐蕃。

情:心情。

似:一作“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

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

“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

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

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

“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

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

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

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

“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

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

“梁州”,当指“凉州”。

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曲名《凉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

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

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令人想见,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

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

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

“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河。

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

他想: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

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试月中桂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

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每以圆时足,还随缺处空。

影高群木外,香满一轮中。

未种丹霄日,应虚玉兔宫。

何当因羽化,细得问玄功。

江上送友人南游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题小松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松子落何年,纤枝长水边。

斫开深涧雪,移出远林烟。

带月栖幽鸟,兼花灌冷泉。

微风动清韵,闲听罢琴眠。

吴江旅次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行人愁落日,去鸟倦遥林。

旷野鸣流水,空山响暮砧。

旅途归计晚,乡树别年深。

寂寞逢村酒,渔家一醉吟。

赠友人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自说安贫归未得,竹边门掩小池冰。

典琴赊酒吟过寺, 送客思乡上灞陵。

待月夜留烟岛客,忆云闲访翠微僧。

几时献了相如赋,共向嵩山采茯苓。

题小松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松子落何年,纤枝长水边。

斫开深涧雪,移出远林烟。

带月栖幽鸟,兼花灌冷泉。

微风动清韵,闲听罢琴眠。

题友人林斋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乔木带凉蝉,来吟暑雨天。

不离高枕上,似宿远山边。

簟冷窗中月,茶香竹里泉。

吾庐近溪岛,忆别动经年。

12345 共15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