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岑郎中

作者: 戎昱 朝代: 唐代

童年未解读书时,诵得郎中数首诗。

四海烟尘犹隔阔, 十年魂梦每相随。

虽披云雾逢迎疾,已恨趋风拜德迟。

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

感春

作者: 戎昱 朝代: 唐代

看花泪尽知春尽,魂断看花只恨春。

名位未沾身欲老,诗书宁救眼前贫。

咏史 / 和蕃

作者: 戎昱 朝代: 唐代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石家庄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319-320页 2、 范凤驰.新选唐诗精华.北京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223-224页

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

作者: 戎昱 朝代: 唐代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大风卷走寒冷的云朵,昨晚虽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气晴朗了。

江边的烟雾一扫而空,于是柳树的枝条显得更加轻盈。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诗人目光所及处)屋檐下几片空地的积雪没有人打扫,(诗人挑灯夜读)不经意间,又是一个晚上过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

  “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

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

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

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

“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

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

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

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

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

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

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三句转笔蓄势。

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

“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

“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

如此蓄足笔势,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

结句“又得书窗一夜明”仍紧扣住“残雪”写想象中之虚景。

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

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

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

据《尚友录》载:“晋孙康,京兆人。

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此句暗用其事,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

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却了无痕迹,真是进入了化境。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77-178页

塞下曲

作者: 戎昱 朝代: 唐代

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

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

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

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

泱渀沙漠空,终日胡风吹。

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

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城上画角哀,即知兵心苦。

试问左右人,无言泪如雨。

何意休明时,终年事鼙鼓。

......更多

塞下曲

作者: 戎昱 朝代: 唐代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将领们扫空敌营归来,高举旌旗直入玉门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三千战马放蹄飞奔,冷冷的落日沉入平原秋草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汉将:唐朝的将领塞:要塞玉关:玉门关。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将领们扫空敌营归来,高举旌旗直入玉门关东。

汉将:唐朝的将领塞:要塞玉关:玉门关。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三千战马放蹄飞奔,冷冷的落日沉入平原秋草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八月十五日

作者: 戎昱 朝代: 唐代

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

今来六亲远,此日一悲风。

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

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

塞下曲·其六

作者: 戎昱 朝代: 唐代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 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 五言律诗 。此题一作《塞上曲》 ,唐新乐府辞,属 《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 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 苦。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 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 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 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白草为北风所凋 ,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 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 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 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 ,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 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 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 归的痛苦心理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 露重,战马岁年深 。”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 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 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 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 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 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 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 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 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 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 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 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 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 ”,而读者却可 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 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 改为主谓结构 ,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 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 。这种句式上的变化, 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 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 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 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卢龙塞”,古地 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此地形势 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唐置卢龙节度使,以抵御突厥、契丹、回纥的入侵,战火始终未断。作者从月夜 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 争至今不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本诗针 对当时唐帝国对边防的无能,久久不能平息边患,因 而使得将老兵疲,给将士带来了痛苦,具有讽喻作用。 如果说,第一联只是展示老将出场的背景,为人物形 象的出现作铺垫,那么尾联就是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之后 ,作者对其内心所作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 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 出更为深远的意义。首尾两联互相照应 ,互相补充, 互相生发,又使得中间两联所描写的老将的形象更为 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句法富有变化,而且用字也特别凝炼、 准确、形象。动词“凋”字,用以表示北风对白草的 强大威力 ,“飞”字用来说明烟尘的接连不断和弥漫 无际,都极为有力、准确。形容词“重”字、 “深” 字,更具有双重含义 ,不仅写出霜重、年深的情况, 而且进一步表示出边将内心的深重痛苦,十分形象而 又含蓄。前人评价昱的诗“滥觞晚唐 ”,就是指其 遣词造句严整工稳而言,但诗人的“匠心”表现在诗 中却堪称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史(一作和蕃)

作者: 戎昱 朝代: 唐代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入剑门

作者: 戎昱 朝代: 唐代

剑门兵革后,万事尽堪悲。

鸟鼠无巢穴,儿童话别离。

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时。

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

12345 共1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