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雪云散尽 文翻注译
一落索 文
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文赏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
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
回首青门路。
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
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
回首青门路。
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这首词讲了一个类似于“人面桃花”的故事。
虽为悼亡词,但含蓄不露,不加点破,更见风致。
词的上片写去年此时,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一位女子。
正值春深似海,海棠花开,姿影绰约。
那位女子花下,浅吟低唱,其风韵体态,与海棠花融为一体,艳丽非凡。
《金缕衣》,当时流行的一支曲子。
上片意境静中见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娴静妩媚而善歌的女性形象。
下片写此日此时重寻去年踪迹,同是那庭院深处,海棠花下,飞花片片,然而那位脉脉含情,风姿飘逸的佳人却已“人面不知何处去”了。
“携手处”即是去年相会的地方,而此时物是人非,美妙的春光只能使词人感到无限怅惘。
接下来,词人将笔轻轻宕开,去写眼前景物。
回看通向都城的大道,红英乱落,飞絮满天,象是要追逐着骀荡的东风远去。
这些景物,都大可寻味。
落红之飘零,杨花之飞舞,历来都是诗人歌咏的对象。
而且,那“乱红飞絮”,也令人联想一去不返的青春岁月,连同那梦一般温馨的回忆,都随着春光远去了。
这里词人以写景代替了抒情,而情景中,词意含蓄深蕴耐人深味。
关于这首词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
《冷斋夜话》说:李元膺丧妻,作《茶瓶儿》词,寻亦卒。
盖谓词人虚构了一个传奇般的“人面桃花”式的故事,寄寓了对亡妻的悼念与人去楼空的哀怨。
这类传奇虽未必确有其事,但词人真挚深婉之情却是词中真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洞仙歌 文
廉纤细雨,殢东风如困。
萦断千丝为谁恨。
向楚宫一梦,千古悲凉,无处问。
愁到而今未尽。
分明都是泪,泣柳沾花,常与骚人伴孤闷。
记当年、得意处,酒力方融,怯轻寒、玉炉香润。
又岂识、情怀苦难禁,对点滴檐声,夜寒灯晕。
菩萨蛮 文
浣溪沙(咏掠发) 文
鹧鸪天 文
蓦山溪(送蔡元长) 文
溪堂欢燕。
惯捧玻璃盏。
今日祖西城,更忍把、一杯重劝。
别离情味,自古不堪秋。
催泪雨,湿西风,肠共危弦断。
夕阳去路,五马旌旗乱。
便是古都春,应醉恋、曲江池馆。
须知别后,叠翠汶上楼阁倚阑情,青嶂晚,碧云深,日近长安远。
洞仙歌·廉纤细雨 文
廉纤细雨,殢东风如困。
萦断千丝为谁恨。
向楚宫一梦,千古悲凉,无处问。
愁到而今未尽。
分明都是泪,泣柳沾花,常与骚人伴孤闷。
记当年,得意处,酒力方融,怯轻寒、玉炉香润。
又岂识、情怀苦难禁,对点滴檐声,夜寒灯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