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恨辞 文翻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到蜀地的道路比上青天还难,何况是在夜间,又不断地下起了雨呢!
值此时刻。
唐玄宗想起了杨贵妃,眼泪就伴着铃声不断地流下来了。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那时军中死去的并非贵妃一人,死了那么多人,君王却丝毫也没有怜惜他们,更没有为他们而难受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忆钱塘江 文
论文 文
璧月 文
获稻 文
苦雨初霁 文
秋晚悲怀 文注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春水句:南朝梁·江淹《别斌》:“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壶中句: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
据《云笈七签》记载:壶中有日月如世间,有老翁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称为壶公。
《后汉书·费长房传》也记有费长房跟随卖药壶公学道的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袁州州学记 文翻注译
残叶 文翻注译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
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
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上阳:唐宫名。
玄宗时,杨妃擅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
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
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
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上阳:唐宫名。
玄宗时,杨妃擅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
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乡思 文翻注译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4-45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落日:太阳落山之地。
望极:望极:望尽,极目远望。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碧山:这里指青山。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4-45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落日:太阳落山之地。
望极:望极:望尽,极目远望。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碧山:这里指青山。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4-45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独自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人的怀念。
古诗中表现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是通过登临送目,寄托悲伤。
如唐韦应物的《西楼》云:“高阁一怅望,故园何日归?
”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云:“故园望断欲何如?
楚水吴山万里余。
”李觏这首绝句,也是通过远望,抒发自己思归的牢愁。
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
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
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
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
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
以落日喻天涯,是从《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启发。
《世说新语》载: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
”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有人从太阳那儿来。
后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后来人们常用这典故,以天涯太阳比喻远。
如唐岑参《忆长安曲》云:“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
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
”就是在所忆之处与太阳上做文章。
落日终于西沉了,暮色从天际酒来,把诗人的视野压迫到近前碧山。
三四句即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
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个“恨”字来。
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领起,无限感慨已在其中。
第四句再递进一层,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恨恨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
诗用“还被”二字唤起,障碍重重,恨重重。
再说,山本可用青、绿形容,用青更符合诗的平仄要求,可是诗人却用碧字,大约是因为青、绿较为轻、明,碧较为重、暗,不仅更符合等色苍茫中山的色彩,而且能唤起凝童情绪。
而当苍茫的暮色遮掩住碧山,凝重压抑感也就更加强烈。
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冉冉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缩,色调的由明而暗的变化,结构上的层层递进,那乡思也就愈来愈浓郁,以致浓得化不开。
全诗四句,分四层意思,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把思想感情发挥到极致。
中国古代诗词作法,有透过一层、加一倍写法。
这种写法,有用在一联中的,如杜甫《夜闻觱篥》云:“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本意写行路难,再加写遍地战争,行路就更难了。
又如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也是如此。
更多的是用若干句透过一层,如宋徽宗《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写思念故宫,故宫不见,转而梦见,最后连梦中也见不到,把感情的波浪重重推向高涨。
李觏的这首诗,也是采用了这一手法。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4-45 2、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