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宫使余丞相 文
间世生英杰,呈时瑞幅员。
昔为天下宰,今作地行仙。
帝渴梅调鼎,民思楫济川。
元戎辞屏翰,珍馆逸林泉。
勋业麒麟上,声名奏华颠。
落成新紫府,拂拭旧青毡。
暇日来簪履,春风可管弦。
莲开花十丈,桃熟岁三千。
云驻东山境,星辉北斗躔。
笑谈皆雨露,指顾即隐甄。
乌景行添线,蟾华且上弦。
垂弧当纪节,称兕正迎年。
四海俱蟾爷,三宫助祝延。
匹休和有宋,受福决无边。
试吏如孤远,蒙恩夙记怜。
姓名勤剡奏,庖廪费周旋。
顶踵思持报,丝毫......更多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文赏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
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
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
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
全词立意炼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风姿卓约,艺术上有其特殊之处。
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
“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
所问者西风,除了点明秋令外,也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
这两句是对仗,使人不觉。
接下来“胭脂”两句,自然是发问的内容。
“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
梁昭明太子《芙蓉赋》说它“初荣夏芬,晚花秋曜”。
花色红艳,所以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
正如东风是春花的主宰一样,西风也是秋花的主宰,至少词人在这里是这样认为的。
这一问自然是怪诞而无理。
又何以有此一问?
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与其时自家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心里嘀咕,产生了这样奇怪的想头,正如伤春的人,责怪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
“放眼暮江千顷”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己在江边,不疏不漏,“暮”字又回应“斜日”。
这千顷大江,“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转出写愁正题。
以往文人写愁,方式较多:李煜以“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喻之;
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喻之;
李清照以“双溪舴艋舟,载不动”(《武陵春》)喻之;
皆构思新颖,设想奇特。
这里,词人化用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赋》)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
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
愁之无边无际,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
这一句在上面两句的形象比拟基础上对愁情加以浓笔重抹,直至写足写透。
以上七句,分作四层写壮志未酬之愁情。
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
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
当时,词人已三十四岁了,仍然是一介布衣。
满腹经世之才,无处施展,的确使人愁肠寸断。
这种“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壮沉郁之情,至此淋漓尽致,达到高潮。
于是在笔墨酣畅之后,词人又出以淡笔,使语气变得平缓。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
倚着阑干,愁怀难遣。
“醉醒中”,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是把酒浇愁(醉)而后放眼观物(醒)情貌的捏合,与东坡《江城子》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句所说的相近。
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
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壮志未酬。
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感情上也顿挫有致,视象上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
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
开合张弛,忽纵忽擒。
首先是过片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
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
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
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
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
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
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
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
”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
最后两句,笔调顿挫。
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
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
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
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
它与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
作者与辛弃疾是至交。
人品、气节十分相似,词品、格调也很相近。
公元1178年(即淳熙五年),杨炎正与辛弃疾共同乘舟路过镇江、扬州,曾写下有名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抒发报国无路、虚度光阴的苦楚。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与此词内容相似,词情亦颇有相通之处,可以对照着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江红 文
春入台门,又见梁、柳丝新绿。
对此景、一年为寿,一番添福。
莫怪凤池颁诏晚,要教淮水恩波足。
听边民、千岁颂声中,重重祝。
堂萱茂,庭芝馥。
歌倚扇,杯持玉。
共劝君一醉,满斟_醁。
今夜东风吹酒醒,明朝万里骑黄鹄。
向九霞、光裹望宸辉,看除目。
念奴娇 文
杏花杨柳,对东风染尽、一年春色。
弹压烟光三万顷,谁识清都仙伯。
夜泛银潢,手移星纬,飞堕从天阙。
御风乘兴,偶然身到乡国。
二年人乐升平,舞台歌榭,处处红牙拍。
寿酒千觞斟不尽,一醉何妨今夕。
更约明年,凤皇池上,去作称觞客。
梅花折得,赠君调鼎消息。
洞仙歌·芙蓉开了 文
芙蓉开了,春未江梅透。
小小东风弄晴昼。
把万家和气,吹入笙歌,炉熏里,都与慈闱做寿。
黄堂今日贵,自著莱衣,捧劝金船十分酒。
愿从今,江海上,日日韶华桃李迳,总为人间种就。
但看取、天边老人星,有一点台星,共光南斗。
谢人送墨 文
水调歌头(呈赵总领) 文
买得一航月,醉卧出长安。
平堤千里过尽,杨柳绿阴间。
依约晓莺啼处,认得南徐风物,客梦恍惊残。
重到旧游所,如把画图看。
英雄事,千古意,一凭阑。
惜今老矣,无复健笔写江山。
天上人间知己,赖有使星郎宿,照映比尘寰。
准拟五湖去,为乞钓鱼竿。
洞仙歌(寿稼轩) 文
带湖佳处,仿佛真蓬岛。
曾对金樽伴芳草。
见桃花流水,别是春风,笙歌里,谁信东君会老。
功名都莫问,总是神仙,买断风光镇长好。
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
待貌取、精神上凌烟,却旋买扁舟,归来闻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