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乐

作者: 沈括 朝代: 宋代

鹳鹊楼头日暖,蓬莱殿里花香。

草绿烟迷步辇,天高日近龙床。

开元乐

作者: 沈括 朝代: 宋代

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

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古人铸鉴

作者: 沈括 朝代: 宋代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更多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鉴:镜子。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差:略微 原:推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鉴:镜子。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差:略微 原:推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开元乐

作者: 沈括 朝代: 宋代

殿后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

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开元乐

作者: 沈括 朝代: 宋代

按舞骊山影里,回銮渭水光中。

玉笛一天明月,翠华满陌东风。

开元乐/三台

作者: 沈括 朝代: 宋代

殿后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

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李遥买杖

作者: 沈括 朝代: 宋代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

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

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

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

”遂以告官司。

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

榜掠备至。

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

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

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延州

作者: 沈括 朝代: 宋代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开元乐

作者: 沈括 朝代: 宋代

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

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