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琪 朝代: 宋代

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

望江南(六·江景)

作者: 王琪 朝代: 宋代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

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

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

寒夜愁欹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

烟浪远相连。

望江南(八·江乡)

作者: 王琪 朝代: 宋代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

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

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

山下孤烟渔市晓,柳边疏雨酒家深。

行客莫登临。

九曲池

作者: 王琪 朝代: 宋代

越调隋家曲,当年亦九成。

哀音已亡国,废诏尚留名。

仪凤终沉影,鸣蛙祇沸声。

凄凉不可问,落日背芜城。

望江南(二)

作者: 王琪 朝代: 宋代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

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

竹叶满金钟。

檀板醉,人面粉生红。

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

酩酊任愁攻。

定风波

作者: 王琪 朝代: 宋代

把酒花前欲问天。

春来秋去苦茫然。

风雨满枝花满地。

何事。

却教纤草占流年。

试把钿筝重促柱。

无绪。

酒阑清泪滴朱弦。

赖有玉人相顾好。

轻笑。

却疑春色在婵娟。

望江南·江南月

作者: 王琪 朝代: 宋代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

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

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

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

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

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汉迥,风露入新秋”,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

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素娥,嫦娥之别称。

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

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

一个“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

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望江南(七)

作者: 王琪 朝代: 宋代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

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

迢递送星槎。

名利客,飘泊未还家。

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

征棹宿天涯。

望江南(五)

作者: 王琪 朝代: 宋代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

深映落花莺舌乱,绿迷南浦客魂销。

日日斗青袍。

风欲转,柔态不胜娇。

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

谁梦与兰苕。

望江南(十)

作者: 王琪 朝代: 宋代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

琼树忽惊春意早,梅花偏觉晓香寒。

冷影褫清欢。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

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

空惜舞英残。

12345 共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