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将

作者: 秦韬玉 朝代: 唐代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

无定河边蕃将死, 受降城外虏尘空。

旗缝雁翅和竿袅,箭撚雕翎逐隼雄。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陈宫

作者: 秦韬玉 朝代: 唐代

临春高阁拟瀛洲,贪宠张妃作胜游。

更把江山为己有, 岂知台榭是身雠。

金城暗逐歌声碎,钱瓮潜随舞势休。

谁识古宫堪恨处,井桐吟雨不胜秋。

贫女

作者: 秦韬玉 朝代: 唐代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

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682-1683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26-427页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71-172页 .

蓬门未识绮(qǐ)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

绮罗: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制品。

这里指富贵妇女的华丽衣裳。

拟:打算。

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

益:更加。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jiǎn)梳妆。

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

风流:指意态娴雅。

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怜:喜欢,欣赏。

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时世:当世,当今。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针:《全唐诗》作“偏”,注“一作纤”。

斗:比较,竞赛。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苦恨:非常懊恼。

压金线:用金线绣花。

“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682-1683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26-427页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71-172页 .

蓬门未识绮(qǐ)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

绮罗: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制品。

这里指富贵妇女的华丽衣裳。

拟:打算。

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

益:更加。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jiǎn)梳妆。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

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

风流:指意态娴雅。

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怜:喜欢,欣赏。

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时世:当世,当今。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针:《全唐诗》作“偏”,注“一作纤”。

斗:比较,竞赛。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苦恨:非常懊恼。

压金线:用金线绣花。

“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682-1683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26-427页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71-172页 .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

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

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

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

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

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意思是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意思是说: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

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

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啊。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

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

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

“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

“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

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

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

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2009年01期 2、 蒲松龄研究 , Study on PuSongling,1993年Z1期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368-1369页 .

燕子

作者: 秦韬玉 朝代: 唐代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题竹

作者: 秦韬玉 朝代: 唐代

削玉森森幽思清,院家高兴尚分明。

卷帘阴薄漏山色, 欹枕韵寒宜雨声。

斜对酒缸偏觉好,静笼棋局最多情。

却惊九陌轮蹄外,独有溪烟数十茎。

钓翁

作者: 秦韬玉 朝代: 唐代

一竿青竹老江隈,荷叶衣裳可自裁。

潭定静悬丝影直, 风高斜飐浪纹开。

朝携轻棹穿云去,暮背寒塘戴月回。

世上无穷嶮巇事,算应难入钓船来。

送友人罢举授南陵令

作者: 秦韬玉 朝代: 唐代

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

献赋未为龙化去, 除书犹喜凤衔来。

花明驿路燕脂暖,山入江亭罨画开。

莫把新诗题别处,谢家临水有池台。

对花

作者: 秦韬玉 朝代: 唐代

长与韶光暗有期,可怜蜂蝶却先知。

谁家促席临低树, 何处横钗戴小枝。

丽日多情疑曲照,和风得路合偏吹。

向人虽道浑无语,笑劝王孙到醉时。

紫骝马

作者: 秦韬玉 朝代: 唐代

渥洼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

膘大宜悬银压胯, 力浑欺著玉衔头。

生狞弄影风随步,踥蹀冲尘汗满沟。

若遇丈夫能控驭,任从骑取觅封侯。

天街

作者: 秦韬玉 朝代: 唐代

九衢风景尽争新,独占天门近紫宸。

宝马竞随朝暮客, 香车争碾古今尘。

烟光正入南山色,气势遥连北阙春。

莫见繁华只如此,暗中还换往来人。

1234 共3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