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银菟分竹

作者: 黄公绍 朝代: 宋代

银菟分竹,是君王亲付。

州在扶舆最清处。

紫云楼、记取天语丁宁,襦绔手,好好为吾摩拊。

望公如望月,见说郴江,父老多时问来暮。

旌旆试初凉,紫马西来,青丝络、秋风满路。

早桔井丹成入仙班,有乔木前芳,事须公做。

竞渡櫂歌

作者: 黄公绍 朝代: 宋代

贺灵鼍,贺灵鼍,几年翠舞与珠歌。

看到日斜犹未足,涌金门外涌金波。

望江南

作者: 黄公绍 朝代: 宋代

思晴好,路滑少人行。

早信雨能留得住,仅教尽日自舟横。

直等到清明。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作者: 黄公绍 朝代: 宋代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

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

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

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

”唐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

”“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

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

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

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

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

”唐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

”“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

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此词在《阳春白雪》、《翰墨大全》、《花草粹编》等书中皆列入无名氏之作。

唯《历代诗余》、《词林万选》题作黄公绍,唐圭璋先生认为此乃失考所致。

这首词是思归怀人之作。

它之所以由无名氏经过辗转而堂皇地列在著名词人的名下,说明它曾流传很广,并且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

”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与秋社,《统天万年历》云:“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这里指春社。

每逢社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惯,《墨庄漫录》云:“唐宋妇人社日不用针线,谓之忌作。

”张籍诗亦云:“今朝社日停针线”,此即诗人所本。

诗人一开始就着意于远方的爱妻: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一定会因思念异乡的丈夫而愁绪万端。

由于诗人用春燕的成双反衬夫妻的分离,所以,不用细致的描写,一个忧伤憔悴的思妇的形象便如在目前。

“年年”二字下得尤其沉痛,它暗示读者,这对不幸的情侣已经历了长期的别离,今日的忧伤只不过是往昔的延续罢了!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此三句写诗人自身的寂寞,因和意中人凄凉的处境遥相呼应,更显得沉着动人。

春日已过大半,自己却仍在乱山深处、溪桥之畔淹留,固守离愁之苦。

“乱”字包含了诗人全部的况味,它既意味着身世的孤独,又象征着离愁的紊乱和深重。

这样,词中的“乱山”就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同时也是惹起诗人愁思的情感化的产物,它的沉重与凄凉,使我们自然联想到词人精神上的压抑。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衣已破,谁为补缀?

想到此,不由得泪洒春衫。

此处看似俚俗,实为诗人的卓越之处。

因为词人表达相思之苦,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形,或以物喻愁,或直抒胸臆,诗人抛弃了陈旧的套式,从夫妻这一特殊的关系着眼,选择了日常生产中最普通的“针线”情节作为表达情感的契机,这样就具体而不抽象,真切而不矫饰,正如贺裳所评:“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

”   “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这四句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写得最精彩的片断。

它的高妙之处在于把思念之情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因此显得充沛之至,缠绵之至。

从形式上看,它很像晁补之的《忆少年》起句:“无穷官柳,无情画轲,无根行客,”排句连蝉直下,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

从意境上看,它更接近李商隐的诗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的韵味:当红日西沉,诗人解鞍归来,虽有鲜花,却无人佩戴,以酒浇愁,又无人把盏,醉后更无人照管。

这是无比凄楚的情景。

于此,诗人的情感恣肆了,笔调放纵了,但读来并不会使人产生轻薄之感,此中奥秘,正如陈廷焯所说:“不是风流放荡,只是一腔血泪耳。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望江南

作者: 黄公绍 朝代: 宋代

思晴好,日影漏些儿。

油菜花间蝴蝶舞,刺桐枝上鹁鸠啼。

闲坐看春犁。

潇湘神

作者: 黄公绍 朝代: 宋代

马如龙。

马如龙。

飞过苏堤健斗风。

柳下系船青作缆,湖边荐酒碧为筒。

潇湘神

作者: 黄公绍 朝代: 宋代

看龙舟。

看龙舟。

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潇湘神

作者: 黄公绍 朝代: 宋代

斗轻桡。

斗轻桡。

雪中花卷棹声摇。

天与玻璃三万顷,尽教看得几吴舠。

潇湘神

作者: 黄公绍 朝代: 宋代

棹如飞。

棹如飞。

水中万鼓起潜螭。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潇湘神

作者: 黄公绍 朝代: 宋代

绣周张。

绣周张。

楼台帘幕絮高扬。

谁赋珠宫并贝阙,怀王去后去沈湘。

12345 共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