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绣衾初展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绣衾初展,银釭旋剔,不尽灯前欢语。

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

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鹧鸪天·阁道风飘五丈旗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阁道风飘五丈旗,层楼突兀与云齐。

空余明月连钱列,不照红葩倒井披。

频摸索,且攀跻。

千门万户是耶非。

人间总是堪疑处,惟有兹疑不可疑。

浣溪沙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才过苕溪又云溪,短松疏竹媚朝辉。

去年此际远人归。

烧后更无千里草,雾中不隔万家鸡。

风光浑异去年时。

浣溪沙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曾识卢家玳瑁梁,觅巢新燕屡回翔。

不堪重问郁金堂。

今雨相看非旧雨,故乡罕乐况他乡。

人间何地著疏狂。

满庭芳·水抱孤城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

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

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

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

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

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

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

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

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

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远戍[shù]:边境的军营、城池。

平沙:水边沙滩。

白鸟:泛指白羽的鸟。

悠悠:闲适状态。

汀[tīng]州:水中小洲。

蒹[jiān]葭[jiā]:泛指荻、芦等植物。

飞花:这里指芦花。

冉冉:缓缓移动。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

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

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

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香尘、明月:唐诗《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长条:指柳枝。

此处用《世说新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以前为琅邪时种的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何许:何处。

朱楼:高楼。

倚残霞:谓倚楼而望暮霞。

参考资料: 1、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5(8).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

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

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

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

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

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

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这首长调上片写景宁静闲适,颇有“无我之境”的味道;

下片回想少年意兴引入羁旅秋风的悲伤心结尾倚栏人形象回应了前边的写景,可知前边景色皆倚栏人所见。

从而引导读者返回去品味上片的写景,发现原来上片也不是单纯的“无我之境”,它已经在宁静淡远的景色之中隐藏了许多悲哀和无奈。

  “水抱孤城,雪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这几句一连串三组意象构成了一幅闲适、静谧的图画:流水环绕孤城,遮住远方天空的浮云已经散去,柳树上栖息着三三两两的乌鸦。

这三组景物分别可以让人联想到故乡,对远方征人的期盼和对安居无忧的向往。

因此,它们看起来闲适,实际上却是引发游子羁旅之愁的起源。

“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通过一个“漾”给了这幅静谧安祥的图画增添了一种动态。

  “白鸟悠悠自去,汀州外,无限蒹葭”是镜头的转动,水鸟和无边无际的芦苇也承启了下面一句。

“西风起,飞花如雪”这里的飞花,显然不是春天的柳絮而是上一句的芦花,正是这芦花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

在这遥远朦胧的水面上“冉冉”的“去帆”那就是作者对自己遥远、朦胧的记忆中某些往事的回忆。

  下片开的“天涯,还忆旧”就很自然地把描写重点从景转向于情了。

“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是忆旧,写的是当年元宵夜游的意兴。

这一句明显是化用唐人苏味道的两句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无论当年有多么欢乐,可是到了“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的时候,人的意兴也就随之起了很大弯化,“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就是说的这种变化。

“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就是通过一个倚朱楼而望暮霞的孤独身影十分含蓄地写出了一种往事如烟,良辰不再的悲秋情绪。

“人何许”人就在那悲秋的高楼上极目远望,他已经与这寂寞景色融入到一个画面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9-33

菩萨蛮·西风水上摇征梦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西风水上摇征梦,舟轻不碍孤帆重。

江阔树冥冥,荒鸡叫雾醒。

舟穿妆阁底,楼上佳人起。

蓦入欲通辞,数声柔舻枝。

1112 共1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