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含羞倚醉不成歌。

纤手掩香罗。

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

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

相见时稀隔别多。

又春尽、奈愁何。

初见嵩山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

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

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初见嵩山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此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

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

“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诗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

诗人巧妙地激发了读者急于相见的欲望,使嵩山在千呼万唤中隐现,而其一旦出场,全诗便在高潮中平稳结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失意落笔。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的开豁。

这样,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给了人一种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望。

一个“困”字,形象的展现了诗人疲劳困顿的精神状态,以及空怀一腔抱负在官场中左冲右突,却不得施展的惨淡景象。

  第二句宕开一笔,转而去写奔波中的一点安慰,晓畅的语言骤然拉近了诗人与山的距离。

青山的出现不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满足,更是一种自然流畅的情感寄托,吸引读者同诗人一样抬头绰望。

所谓”近山而志高”,在这里,诗人对青山的亲近实际上就是对高洁傲岸的人格操守的亲近,也是对含蓄豁达的人生态度的亲近。

  第三句“日暮北风吹雨去”,为嵩山的出场渲染了气氛。

“日暮”言天已傍晚,落日余辉中更见嵩山的深幽巍峨。

“北风吹雨去”,嵩山在风侵雨蚀后愈加清新朗润,但这只是诗人的想象,未见嵩山,心中已对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

诗人采用渲染的手法,为嵩山的出现展开序幕。

  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数峰清瘦出云来”,全诗只有这一句写嵩山,但诗境格外豁朗。

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它一出现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爱和赞美。

“出云来”三字抓住嵩山从云端现出的一刹那,表现出诗人的满足与喜悦,并紧扣“初见”二字。

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诗人一定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

在这里,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诗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

至此,全诗感情达到最高潮,全诗平稳结束,却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篇诗作写的对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现诗人自己。

人们在精神上以什么作为慰藉,往往能见出志趣和品格。

困顿于仕途,赖以慰藉情怀的是嵩山,诗人的情志也表现了出来。

同时山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艺术作品里,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观感情支配。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辛弃疾《贺新郎》)这里有着主观感情对象化的问题。

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语比较新奇,而且在诗人审美意识活动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中国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给后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

如王维给孟浩然画像,“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就是典型的清瘦。

因此,“数峰清瘦出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

这首诗,将嵩山的面貌以及诗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现给了读者,达到了一种物我相融的境界。

  从艺术技巧上看,该诗渗透着醒豁通透的人生态度,拥有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又将自己刚毅超脱的品行与之融为一体,是张耒诗风的全面写照。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01 2、 田军 等.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964-96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名篇·宋诗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533

哲宗皇帝挽词四首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秦地蟠螭纽,细阳玉象光。

升歌陈备乐,信史记多祥。

夺邑公无怨,开边义侮亡。

威灵对三后,常在白云乡。

七夕歌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

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

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

别多会少知奈何,却忆从前恩爱多。

匆匆离恨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

河边灵官晓催发,令严不管轻离别。

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

寄言织女若休叹,......更多

读中兴碑 / 读中兴颂碑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

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玉环: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李隆基为了夺取她,先度她为女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

745年(天宝四年),李隆基正式册封她为贵妃。

妖血:女妖杨玉环的血。

安禄山反,唐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六军将士认为是杨玉环与其兄杨国忠扰乱纲纪,停止不发,并诛杀杨国忠,玄宗无奈,只好赐死杨玉环。

渔阳马:指安禄山叛军从渔阳(今河北蓟县一带)造反的战马。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君王:指唐玄宗李隆基。

这句是说,急奔万里的君王在蜀中忧伤衰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郭公:郭子仪,唐华州郑人。

玄宗时,参加武举考试获异等,累迁朔方节度使。

肃宗时,奋力平定安史之乱,功绩为中兴诸将之冠。

凛凛:使人敬畏的样子。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偃(yǎn):仰卧,引申为倒下。

这里指偃旗,即放倒军旗。

九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初立七庙。

公元20年(王莽地皇元年)增为九庙,此后历朝皇帝皆立九庙祭祖。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元功高名:元,大。

元功高名,即功大名高。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水部:指元结,安史之乱后期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参军,曾参加抗击史思明南侵而有战功,升任水部员外郎。

星斗文:谓元结的文章灿若星辰。

太师:指颜真卿,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善正草书,笔力遒婉。

他曾做过太子太师。

安禄山反,颜真卿全力讨贼,河朔诸郡共推为盟主。

龙蛇字:谓颜真卿的书法飞动劲健。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

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弃不收:弃,舍去,抛开,这里指水流去。

收,收取,收回。

不收,谓水不回头。

打碑:指拓印碑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

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这首诗简述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史实,展示了中兴碑雄奇瑰伟的特色,赞颂了中兴功臣们为护国安民而鏖战沙场的崇高精神。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作,既凭吊古人,发百年兴废之感慨;

又自抒胸襟,表达了对元结、颜真卿无限景仰之情。

  此诗碑在浯溪东崖区,高、宽各110厘米,字大6至8厘米不等,行楷,姿媚遒劲可爱。

其诗题、姓名、书者和年月都已经变得模糊而难以辨认。

韩子苍疑此诗为秦观作(见《复斋漫录》),但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余游浯溪,观摩崖之侧有此诗刻石,前云:‘读中兴颂,张耒文潜’;

后云:‘秦少游书’。

”今石上尚隐约可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哲宗皇帝挽词四首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七月宫车驾,西陵观阙新。

风云悲厚夜,羽卫异时巡。

落月低金爵,秋芜暗石麟。

威灵凛如在,善继有天伦。

哲宗皇帝挽词四首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万世兴王业,千年极治辰。

泽丘还北祭,玉检议东巡。

汗竹人间事,因山地下春。

云天不可望,髯断泣遗臣。

谪官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谪官成吏隐,古寺度高秋。

寒灯明夜室,清坐闻更筹。

裘葛屡往还,感彼岁月遒。

吾意方有会,谁能赋离忧。

谪官黄州至南顿驿同李从圣叔侄小饮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共饭何草草,客来从远道。

倾壶得残酒,聊以开怀抱。

年将半百两鬓华,谪官憔悴来天涯。

神理可冯吾道在,不应长遣路人嗟。

真阳县昼睡县舍素丝堂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见君堂下小荷叶,惊我客中春已空。

一觉西堂亭午睡,悠悠春梦逐春风。

1112131415 共14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