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田园杂兴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

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

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

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

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拨雪挑来踏地菘,......更多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

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行药:服药后,散步以宣导药力。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

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寮:小屋。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

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

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乾:西北方。

寅:东北方。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放船:让船在水上漂行。

这里是乘船在水面上划行的意思。

开:一本作“闲”。

奇寒:严寒,特别寒冷。

  凝:这里指结冰。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珠玉碎:这里形容竹篙触到水面上的冰凌发出的响声,好像敲击碎珠玉的声音。

不知:殊不知。

这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菘:俗称白菜。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

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榾柮(gǔduò):截断的木块、劈柴。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

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廛居:住在城市。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

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俗情:乡里交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第248-251页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

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

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

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

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

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

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

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在湖面上乘船漂行时看到的景象。

诗的大意说:雪后初晴,乘船在湖面上漂行,远远望去,山上盖满了白雪。

风停了,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寒冷。

到了晚间,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已凝结成一个寒冷的冰块儿。

船舱外面传来撑船的竹篙碰碎湖面上的冰凌声,宛如敲碎了珠玉一样,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才知道,湖面上都已结冰了。

  这首诗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湖山雪景图。

画中有人物,有风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把冬季严寒的意境刻画了出来,是描绘冬景诗中的妙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十月二十六日三偈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

丙午东宫寿诗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国系丁年盛,天开甲观祥。

黄离增焕炳,赤伏衍明昌。

一日三天见,元辰万国康。

姿神辉玉裕,德业灿金相。

书圣规宸藻,文心俪汉章。

乾坤参久大,日月并升常。

祖武瞻兴庆,新庭拱未央。

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道统家传正,炎图国本强。

桑弧仍谷旦,铜律又清商。

旧事兰猗殿,新凉桂子香。

黄华先浥露,青女缓行霜。

史贺星同轨,农歌稼涤场。

与龄占梦帝,多祜叶思皇。

磐石重山固,灵源少海长。

三宫同寿域,岁岁颂无疆。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

旧梦未了今秋忽如新梦,飘然人到黄鹤旧时山头。

老子今夜豪兴不浅,忽忆当年庾亮守鄂州,天教历史上的聚会重现,我辈今朝宴饮赏月在南楼。

迢迢银河暗淡无光,独见一轮皓月当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江北烟散,江南雾收,江水平似白练滔滔东流。

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临一片清愁。

月中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空损貂裘,壮志不酬。

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

参考资料: 1、 江天主编.中国才子文化集成 第2卷 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09:第701页 2、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55页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新梦:未曾料到之意。

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又名黄鹄山,今称蛇山,在湖北武昌西。

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因此为名。

“老子”三句:诗人自谓。

东晋庾亮镇武昌时,曾与僚属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楼,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

吟诗宴饮,谈笑甚欢。

作者用以描绘自己此次登南楼游乐的情景。

个中:此中。

星汉:银河。

这里指天上的星星。

玉镜:指月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bìn),空敝黑貂裘。

酾(shāi)酒问蟾(chán)兔,肯去伴沧洲?

秦、楚:分指古时秦国和楚国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与南地。

熨江:此处形容江面平静。

熨:烫平。

江:指长江。

关河:山河。

关:指关塞。

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分裂。

南北依旧照清愁:南北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

妲娥:即嫦娥。

冷眼:对事物持冷静或冷淡的态度。

霜鬓:鬓发如霜,形容年老。

空敝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的故事。

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秦返家。

这里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实现。

空:徒然。

敝黑貂裘:形容奔走连年,潦倒郎当。

敝:破烂。

酾酒:斟酒。

蟾兔: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白兔。

此指月亮。

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

此指故乡。

参考资料: 1、 江天主编.中国才子文化集成 第2卷 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09:第701页 2、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55页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词云:“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其实他是“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在《吴船录》中他确是“细数”过中秋的十处地点。

想起以往十处中秋情景,就为此夕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对象。

此夕如何?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惊喜之情。

“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故名。

中间嵌以一个“旧”字,似有这样意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日他来仙地游,然则他也是仙矣,他之“新梦”、“忽到”,不也像乘黄鹤飘然而来吗?

同时他写的《鄂州南楼》诗道:“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

”也有此意味。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此地不仅是仙地,还留有历史遗迹。

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世说新语·容止》)显然这里以庚亮作比,又是重演九百年前的南楼会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后人登临前人的旧地,除历史沧桑感外还会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古人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何况作者此时地位亦复与庾亮不相上下。

所以他也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因为“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更显出那轮明月(玉镜)的明亮,它的亮色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

这两句是对月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月色甚奇”,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怡情。

“玉镜独空浮”,他的神思全然贯注到这轮明月上了,“独”,既表示了月在天际的存在,也表示了月在他心中的存在,他也要跟月一道“浮”了。

大凡如此月夜,人们凭高望月,每每会生出超凡脱俗之感,何况在这仙迹胜地呢。

写到这里,可以回答:“今夕如何”,真是平生少遇啊!

    下阕仍写月色。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

”视野更开阔了。

“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

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月下的江流就象一匹熨平的白练,这景象又是多么柔美。

“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与苏轼“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

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

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

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

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

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

注意句中的“依旧”,可指靖康之后,也可指自使金以后的八年。

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姮娥“,即嫦娥。

”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

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见《战国策·秦策》)。

貂裘敝,形容奔走不止,穷困僚倒。

  作者此时五十二岁,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

“归来”,指此次东归。

这里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

这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同,而与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异。

辛词是主动问姮娥,向白发挑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

辛词作于淳熙元年,当为成大所知,只是因经历、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中秋明月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思。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蟾兔”指月亮。

“沧洲”,退隐之地,此指故乡。

《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此次东归他是打算退休的。

  写这首词的四年前他在桂林写的《中秋赋》有这样的话:“月亦随予而四方兮,不择地而婵娟。

……知明年之何处兮,莞一笑而无眠。

”那时心情是激动兴奋的,现在乘舟东下,鲈乡在望,心情自是不同。

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他的向往,写出了他的思想上的清静,前面时事、身世引起的忧虑不安消泯了,他又可以尽心尽情地赏月了。

  这首词的下阕也表现作者对国家分裂的哀怒,对岁月虚度的惋惜,统观全词,看来主要还是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

所以起笔便以“十处过中秋”起笔,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以致后幅万里归来的痕乏也未影响它的情致。

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的,风格飘逸潇洒,语言流畅自如,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那首中秋同调词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6-1408页

春日田园杂兴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更多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鞭笋:竹根。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椎鼓:击鼓。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斗草:以草相赛为戏。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骑吹:指地方长官出行时之仪仗。

碡(zhóu):碌碡,碌轴,石制的圆柱形农具,用来轧谷物、平场地。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

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郭里:即城里。

醪(láo)酒:即醪糟酒,米酒。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步屧(xiè):徒步。

屧:一种木屐。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樊:用为动词,插棘为篱。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

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这首跟杨万里的《初夏午睡起》异曲同工。

头两句来点儿懒洋洋的环境描写,后两句都是睡一觉起来又满足又无聊,对边看着点东西,发呆。

虽然季节不同,这种无情思的心绪一样。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土膏,指泥土滋润状,是言多场春雨过后,土地润泽松动,万草千花一下子草也绿了花也开了。

这春天里生命的蠢蠢欲动,春雨的频催之下,一晌间爆发,万草千花灿烂。

“饷”是“晌”的通假,一会儿,不多久的时间。

商务出版社第四版《古代汉语字典》上,饷只是饭和送饭的意思,但汉典上说,后来才用作“晌”的,唐韩愈还写“虽有一饷乐,有如聚飞蚊”。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春天化荒芜为绿秀,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异曲同工之妙。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杜茅柴,指自家酿的薄酒;

官酒,则是官酿官卖的酒。

自家老盆酿新酒,初熟,便带到田头祭社。

后两句是说:巫婆啊你莫嫌弃我家酒味淡,旗亭的官酒里落灰更多。

旗亭,一指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

二指市楼。

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

此处取市楼意,因在田头祭社,算是官方大型活动。

“祭社”,祀土地神,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止雨》“祭社,击鼓三日而祝”。

潮阳、谷饶、泉州,都有这个风俗,客家人称担社。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斗草,又称斗百草,古代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多见端午行之。

这个接上句刚刚好,田头祭社的鼓声如雷,傍晚的时候大人们被歪歪斜斜的扶回家。

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一片狼藉,知道是小孩子又在斗草玩。

  “新开醪酒荐青梅”,应该是新开的米酒配青梅,他用了“荐”这个字,就觉得特别的,诱人。

还有下文那个“随人黄犬搀前去”,“搀”字,描写出来黄狗是巴巴得蹭上来的神态,特亲近黏人。

但是走到溪边,黄狗又忽儿自己转头回去了。

这就是说,黄狗的心思你别猜,人类无法理解狗的生活哲学。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这首最后的“日暮裹盐沽酒归”,带着十足的厨房的油烟气。

美的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脱俗,反而这种浅浅淡淡的生活气息,才是美的表达。

菘,本草纲目里说有两种:“一种茎圆厚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

”头一种估计是油菜,第二种是北方的大白菜。

这里指的是油菜,因为作者当时在苏州。

当时油菜花还没开,菘心青嫩。

芥苔,是芥菜开花新生的嫩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江村道中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

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参考资料: 1、 虞世南.《唐诗宋词元曲·第3卷》: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第692页 2、 王重阳,熊江华.《唐诗宋词译注 下 宋词三百首》:沈阳出版社,1995.04:第207页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畴(chóu):田地。

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

正因其多色艳,可做欣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

戎(rón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参考资料: 1、 虞世南.《唐诗宋词元曲·第3卷》: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第692页 2、 王重阳,熊江华.《唐诗宋词译注 下 宋词三百首》:沈阳出版社,1995.04:第207页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范成大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的诗人,他虽然“累官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尝帅蜀,继帅广西,复帅金陵”,但却对乡土具有一种赤子之心的感情,从“不须飞盖护戎装”一语来看,这首小令当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写于他军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阕写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见:十里平畴,稻穗已黄,微风袅袅,送来阵阵新谷的芳香,而那素净的木槿花在农家篱笆前飘落下片片洁白的花瓣,丛丛的青竹间缕缕游丝正在秋天的丽日下闪着熠熠的金光,词人骑着马来到一处果木林立的山冈下,举头一望,满树果实累累压在枝头,有的还青绿未熟,有的则已经透着成熟的金黄。

这三句诗是三个典型意象群,它把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写出了江南农家的独特风貌,而且,富有视角的流动感和行踪的变化性,使读者随着诗人的马蹄“走马看花”地欣赏江村道上的一路风光,词人对农村生活与自然景物的热爱也便由这景物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

当然上阕也是词人的一种感受,但偏重于主观上的一种情绪的抒写:“浓雾知秋晨气润”,写出清晨在浓雾中行进的那种微妙的感觉:秋晨田野上往往飘散着浓浓的雾霭。

古人说“一叶知秋”,殊不知浓雾亦可知秋,这种由艺术到哲理性的提炼为人所未道,因而显得非常新颖独特。

雾浓则湿度大,湿度大则空气润。

“秋晨气润”又是一句艺术性兼生活哲理性的概括,它毋宁是词人希望归返自然的象征。

“薄云遮日午阴凉”是词人行于江村道上的又一直觉感受,它与“不须飞盖护戎装”相连,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薄云”就是一柄遮天盖地的太阳伞吗,有了这样的天伞,人就可以受用天然的荫凉,而避免酷日当头的曝晒,这比用车前的飞盖来遮阳要强似百倍。

词人在这里好像也有一种寄托:归返大自然比之戎装事主要自由自在得多,小令的深层意蕴就在这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朝中措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天容云意写秋光。

木叶半青黄。

珍重西风祛暑,轻衫早怯新凉。

故人情分,留连病客,孤负清觞。

陌上千愁易散,尊前一笑难忘。

满江红(雨后携家游西湖,荷花盛开)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柳外轻雷,催几阵、雨丝飞急。

雷雨过、半川荷气,粉融香浥。

弄蕊攀条春一笑,从教水溅罗衣湿。

打梁州、箫鼓浪花中,跳鱼立。

山倒影,云千叠。

横浩荡,舟如叶。

有采菱清些,桃根双楫。

忘却天涯漂泊地,尊前不放闲愁入。

任碧筒、十丈卷金波,长鲸吸。

醉落魄(元夕)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春城胜绝。

暮林风舞催花发。

垂云卷尽添空阔。

吹上新年,美满十分月。

红蕖影下勾丝抹。

老来牵强随时节。

无人知道心情别。

惟有蛾儿,惊见鬓边雪。

虞美人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落梅时节冰轮满。

何似中秋看。

琼楼玉宇一般明。

只危邖娥添了、万枝灯。

锦江城下杯残后。

还照鄞江酒。

天东相见说天西。

除却衰翁和月、更谁知。

12345 共1309条